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标题:
为某个竞赛写的手稿。(比较肤浅,抛砖引玉了)
[打印本页]
作者:
leftcold
时间:
2010-5-17 13:55
标题:
为某个竞赛写的手稿。(比较肤浅,抛砖引玉了)
引言
关于模式
Pattern
是一种多层次触媒的强大的能力,从分子原子的排列聚合到宇宙星体的运动变迁,从空间序列的层级变化到城市社会的组织方式,模式已经成为了我们思维方式的一种主要能力。从人类出生以来到现在,我们每天都在摄入非常多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往往会被下意识地归纳成某些形式原型,这些就是
pattern
最原始的表现。
当我们做设计时,潜意识里的形式原型会与我们形成共鸣。我们通常都想把意识中的
Pattern
输出到现实的中来,但现实是复杂错综的,这时候比较简单的描述方法就是把
Pattern
理解成一种理性的推导过程,这也是大多设计者习惯的。
关于模式的误区——理性逻辑。
理性逻辑只是思维的一个很小的部分,它是一种线性生长的、可以图示的思维过程,它虽然是
Pattern
转译到现实社会的一种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但它并不能描述现实世界,完全的理性甚至不能融入这个世界。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向了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期待“非理性”给设计带来突破性的指引,期待“纯粹的理性”与“纯粹的感性”以及“感性的理性”与“理性地感性”的混合能让设计者更清楚地了解设计,期待“非线性”的逻辑系统和操作手法能带来实质性地设计思维变革。
但目前非线性的思维给建筑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外表形式(并不单纯指表皮,也包括能刺激感官的空间形式等)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也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这个领域。的确,想要让一个建筑成名,奇异美妙的外表是再简单有效的方法了,并且在新的模式出现之前,旧的模式需要量产,在量产中能进行的变化就在外表上。但这毕竟是肤浅的——虽然很必要——必须有建筑师将追寻的重心放在寻求更新颖、更适合、更有效的模式上,运用这样的手段才能促进建筑思维的阶梯性发展。(当然已经有许多建筑师已经在做这样的事情,比如
Koolhas
)
背景
文化的理解
用一种文化的表象来概括一种文化是片面的,这是一种伪文化的表现(比如中国馆用斗拱概括中国建筑文化),既然想表达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必须追寻文化深层次里的哲学或矛盾。
自上个世纪初南爱独立以来,北爱尔兰的土地以及之上的人们一直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宗教上的冲突,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内心本愿的种族情感,使得这里的人们需求一种独立的人格存在感;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的人们已经淡化了单纯意义上的民族观念,并且由于生存关系上的依赖性,许多的人也在寻求一种和平共存的方式。
隐喻
后现代的隐喻方式越渐偏向于一种符号化,将具有隐喻内涵的本体隐喻成视觉化的东西,喻体的表现方式只停留在视觉层面,而不将隐喻上升到
Pattern
层面,不去关心喻体与本体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们认为,北爱尔兰与英国的文化关系应该属于一种对立与共生的关系,在某种层面上,他们是独立的个体,相互保持自己独立的品格;在另外某种层面上,他们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一种“共生
symbiosis
”状态。于是我们将这两个概念运用到方案中去。
对立与共生
普遍上,对立的元素会被理解成两个(或多个)独立的个体。比如两个(或多个)石头(这两个石头也许是有生命的,可变的,但必须是不可融合的)放在一起,它们可能是碰撞,尖锐地针锋相对,摩擦出硬质的火花;也有可能是软化自己,拥抱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各自远离一段距离,不近不远地对视着;等等。无论怎么讲,它们的接触面是明显的、明确的,从从属关系上看,它们一方永远不可能属于另一方,是相互独立地,设计者甚至可以为了夸大,从形态上扩大彼此的差异,强调其个体的独立性。
共生的逻辑则更加地简单,既然已经确定是两个(或多个)个体,最低层次的共生即为“共同存在”,无论是接触还是交缠,只要放到一起,就是共生;高一个层次,独立的个体可以分享共同的属性,比如,同是黑色,同是石头,同是有机物,同是使用红砖或钢材;再深一步,在同一套逻辑(或运算方式、图式、成立条件等)下的单体,比如人与豪猪,人与月球,这时候就涉及到如何定义“单子(
Monad
)
”
。
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思考对立与共生,试图寻找到对其更贴切的描述方式。
当我们漫步建筑的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墙的背后是什么,墙体围合出来我们所在的空间。当然从图底的关系上我们也可以说,是空间围合出了墙体。设想我们将墙的内部作为空间放大,用空间围合出空间,此时放大的墙体就形成了一个与原有空间不同的一个系统。这时候我们就有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相互独立,也相互依存并互为对方的补集。
对立
。区别于之前描述的两个对立的单体,这两种系统的独立性并不由它们的
form
表现,而是由它们内部的关系进行区别。具有很强的不可达性,虽然它们融合在了一起,但无论从流线、功能、供给系统等方面它们完全是两个对立的单体。
共生
。共生的概念描述也放弃了分享同一个或多个属性进行类别上的统一,而是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产生一种
1+1=1
的效果。这样的共生将两个单体之间的矛盾化为最小,即保持了彼此的独立性又相互依存在一起。
综合起来看,我们的建筑试图描述一种
pattern
,当我们在建筑的
A
系统中漫步时我们可以感知到
A
系统是由
B
系统围合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听到、触摸到
B
系统的表现,并由此感觉到
B
系统无处不在的存在,但我们却不可以到达
B
系统,因为从
B
系统的内部逻辑上讲,由于我们的使用目的,我们并不需要到达
B
系统或者必要性不是很强。
我们可以用图底关系上解释这个问题:黑与白互为图底,黑的部分与白的部分都各自存在各自的形象,边界清晰,并且具有可置换性,这代表它们是独立的;黑与白必须以彼此依存的形式存在,若将白换成黑而不改变黑的属性,我们只能得到一团黑色。 此时,空间与空间的关系是如此微妙,它们像一张纸的两面,空间的背后是另外一个空间,却像两个不可触摸到对方的恋人,近在咫尺但不能言语;它们各自独立却紧密联系,这种模式既贴切地描述了文化的含义,又给人奇妙的体验。
小组根据以上提出的Pattern,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落实到建筑的实体上,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作者:
goodsky2009
时间:
2010-5-17 18:22
挺好的 支持你{:3_57:}
作者:
skywoolf
时间:
2010-5-17 20:23
{:3_57:}先支持一下!慢慢体会~
作者:
zhuyifei2432
时间:
2010-5-18 20:55
好帖子!!!!!!!!!!!!!
作者:
Line
时间:
2010-5-19 17:22
向楼主学习中,要坚持写完哦!
作者:
goodsky2009
时间:
2010-5-19 18:32
看了好几遍也没太看懂 不过还是支持你 希望能看到成图的表现 加油吧
作者:
noid
时间:
2010-5-19 18:46
可以提供竞赛想法的源头书籍或者一些参考资料么先谢过了
作者:
noid
时间:
2010-5-19 18:47
支持啊 希望能看到成品
作者:
claudemit
时间:
2010-5-19 19:09
俺写文章无能Orz, LZ写的不错
作者:
leftcold
时间:
2010-5-20 11:03
呃……想法写的比较乱。主要想法大体就是,想提出一种新的模式。 这种模式是类比于三维的图底关系。 黑色部分与白色部分各为一个系统。 不知道解释清楚没。
6#
goodsky2009
作者:
leftcold
时间:
2010-5-20 11:04
呃……资料不是一个两个的……有空陆续传点吧。
8#
noid
作者:
董羽天
时间:
2010-5-23 09:06
O(∩_∩)O谢谢分享
作者:
add001
时间:
2010-8-4 10:02
O(∩_∩)O谢谢分享 !!!
欢迎光临 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http://bbs.ncf-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