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标题: 德勒兹的“褶子”理论 [打印本页]

作者: f(x)    时间: 2009-9-20 09:02
标题: 德勒兹的“褶子”理论
  “褶子”fold 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1925-1995)在其著作《褶子:莱布尼茨与巴罗克风格》中的核心概念,也是德勒兹整个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巴罗克(baroque)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 “奇特而不规则的圆”,是珍奇和奇妙的意思,代表着17至18世 纪的一种欧洲文化艺术风格,在当时欧洲的建筑、雕刻、绘画,乃至其音乐和文学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在文学上指奇崛夸张、繁艳的藻饰,花团锦簇的风格。巴罗 克艺术以富丽繁复、精雕细刻为特点,意味着奇异、变幻,标志着被压抑的激情的异化,显示出动态、戏剧性、追求无限、虚实一体、色彩与光线的明暗反衬等艺术 特色。例如凹凸不平的图形,富于装饰效果的涡旋,建筑上单柱变成双柱,园林中水花飞溅的喷泉,等等:不偶尔破坏规则便无伟大的创造。在此意义上,巴罗克与 古希腊文化艺术如“拉奥孔”形象(肢体的扭曲与表情的痛苦)有关,也是文艺复兴时期与巴罗克时期之交的意大利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艺术奥秘。德勒兹在该著 作中,在哲学“过程本体论”或思维方式的意义上将褶子与对莱布尼茨的思想过滤及巴罗克风格联系起来。 “ 褶子”是德勒兹从莱布尼茨“单子”论引申出来的哲学概念。在西方哲学领域中,“一”与“多”是一个经典命题。德勒兹的“褶子”概念是从后结构主义视角对此 命题的一种当代哲学和美学的反思。从毕达哥拉斯、新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到莱布尼茨,都曾经从数学、神学等维度来阐释这个命题。莱布尼茨的“单子”论认为单子 无门无窗,与其说是粒子,不如说是斗室;单子是最简单的数,或者说是无穷的倒数∞,上帝则是该倒数之上的“惟一”。倒数的特性在于它是无穷的或无穷小的, 是世界之镜和上帝的反向形象。单子概念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印度文化中“因陀罗之网”的隐喻。因陀罗是古印度文学中的天神之王,根据印度神话传说,他有一张 神奇的大网,网上缀满熠熠生辉的宝石。每一颗珍宝自身光华灿烂,同时又映射出其它宝石的绚丽光辉。而从莱布尼茨“单子”概念来说,世界由无穷单子(宝石) 构成,但是任何一粒单子或宝石都映照出上帝“惟一”之像。从而构成一与多的既隔又通的微妙和谐关系。单子因此构成一种美的和谐。德 勒兹认为“单子”是莱布尼茨对形而上学视点的灵魂或对主体的命名,是他从新柏拉图学派借来的概念,以表达包裹着“多”的“一”的状态。这个“多”将“一” 以“级数”的形式展开。单子中的“一”具有包裹(打褶)和展开(解褶)的潜能,而“多”则既与其被包裹时所形成的褶子(fold)不可分,又与它在被展开时所呈现的解褶(unfold)不可分。每一个单子都将世界作为一个无穷小的无穷级数而包含着它。身与心形成褶子,两者不断地折叠、展开、重折,构成一个皱褶式的双重世界。德勒兹精彩地破解了莱布尼茨哲学蜿蜒曲折的褶子之谜,并创造性地把褶子的哲学概念与欧洲文化中的巴罗克风格联系起来,认为“巴罗克风格由趋向无限的褶子来定义”。 褶 子是无所不在但人们却熟视无睹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德勒兹在《褶子》中,对褶子现象多加描绘:褶子以及其丰富的形态出现在外部宇宙和内心世界之 中。迷宫就是典型的褶子。大脑也是皱褶式的。小到微粒,大到宇宙,无处没有褶子。其实,活生生的世界就是一个美丽而浩瀚的褶子。褶子象征着差异共处、普遍 和谐与回转迭合。褶子中蕴涵着差异哲学观念和与现代全息论类似的内涵:打褶与展开褶子(fold-unfold) 已经不仅仅意味着物理意义上的拉紧-放松,挛缩-膨胀,而且还意味着生命意义上的进化-退化;生命被打褶进入一粒种子之中,种子之褶的展开可以成为一棵参 天大树;“动物都有异质和异形两重变化,比如蝴蝶折叠成毛虫,毛虫伸展为蝴蝶”(参见吉尔·德勒兹着,于奇智、杨洁译《福柯·褶子》,159、375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C. V. Boundas 和D. Olkowski编着的《吉尔·德勒兹与哲学戏剧》指出:褶子的特质在于它有三重套叠:(1)它是一个反外延的多元概念,一种迷宫式的复杂性的多元表达;(2)它是一种事件或一个反辩证的概念,是让思想与个性互相“分层”的操作者;(3) 它是一个反笛卡尔(或反拉康)的主体概念,是绝对内在性的一种“传播”(交流)形象,既与世界等同,又是审视世界的一种视点。德勒兹哲学美学攫住生活,强 调活力论:生活本身既是整体的,又是富于差异的。德勒兹从莱布尼茨的“单子”出发,在莱布尼茨划分的单子的三个等级(实体形式、动物灵魂、理性精神)中发 现了“单子”更深一层意义,即每一个“单子”都包含着世界的各种状态,每种状态都是连续或延伸的运动。在对什么是巴罗克风格的追问中,德勒兹找到了用几何 学折回分裂的方式来描述巴罗克。由此,在德勒兹看来,莱布尼兹与巴罗克的特征就生成了重合。这种重合周边围绕着建筑师、画师、音乐师、诗人、哲学家,同时 也与柏格森、尼采、康德、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产生了对接。其中,世界的差异与重复、简单与复杂、低级与高级、分裂与缝合都不断地体现着“褶子”的性质和功 能。例如:数学的运算、推断,绘画的描绘、染色,权力的演习、占领,话语的谈判、书写……都是自然地旋转着的“褶子”。“褶子”已然成为一个优美的图案。 “褶子”普遍存在于物质与精神世界之中,并且互相联系、互相交叠。物质世界中的“褶子”犹如水流中的一个旋涡,不断地形成无数个小旋涡;精神世界中的“褶 子”犹如无数条曲线与无数个点相切的变化曲线。德勒兹在《褶子》的最后一章以“新和谐”为题,对莱布尼茨的“单子论”(monadologie)进行后结构主义哲学的思想过滤,提出以“游牧论”(nomadologie)取而代之。虽然这两个术语在法文中只是拼写上调换了m与n的 位置,但是却意味着从“单子”的闭合的世界中延展出一个新的思维空间。德勒兹说,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折叠方法和新的包裹,但是我们依然是莱布尼茨哲学的信 奉者,因为所涉及的仍然是折叠、解褶、再折叠。简言之,德勒兹的“褶子”与巴罗克风格都是具有反复折叠的“褶子”式特征的世界,充满着自律与互动,是一种 开放性的思想游牧。 在 语言文化研究领域,德勒兹式的“褶子”论体现了殊异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机械论、辩证思维等)的一种后结构主义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德勒兹和加塔利曾经以此 来观照少数族文学的双语或多语问题和流散作家的多重身份问题。“褶子”论由此涉及到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和权力关系等层面。在德勒兹和加塔利合着的《卡 夫卡:走向少数族文学》中,他们借用Henri Gobard的 四种语言学模式来研讨这些问题。这四种语言模式是:方言(母语或地域语,农村社群使用或具有农村渊源);媒介语(城市、政府、商务语言,是一种解辖域化的 语言);参照语(文化与感觉的语言,限定文化的再辖域化);神话语言(在文化的视界中将精神或宗教再辖域化)。这四种语言学模式的空间范畴颇为不同:方言 在此(here),媒介语在四面八方(everywhere),参照语在彼(there),神话语言在上(above)。 这些语言的属性变动不居,一个时代不同于另一个时代,具有模棱的边缘和正在嬗变的界域。例如,拉丁语在变成参照语、进而变成神话语言之前,曾经作为一种媒 介语长期流行于欧洲;英语已经变成了今日世界的媒介语;等等。我们可以用褶子的打褶-解褶-复褶的概念对这些语言和言者的身份加以评估。卡夫卡时代的奥匈 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崩溃,也是一个对既有褶子进行解辖域化的历史、语言、文化过程。卡夫卡使用多种语言:捷克语、德语、希伯来语和意第绪语等等。他是奥匈帝 国统治下的布拉格少数几位会说捷克语的作家之一,以当时的主流语言德语(媒介语和参照语)来写作,还懂得法语、意大利语和一点英语,希 伯来语是他后来才学习的拥有梦幻般活力的神话语言,卡夫卡把意第绪语视为重写德语的解辖域化的游牧运动,把这种大众口语性质的语言改造成为一种独特的写作 形式,推进了布拉格德语解辖域化的程度。因此在语言上卡夫卡的著作是革命性的,是对已打褶的主流语言的解辖域化。德勒兹和加塔利特别强调卡夫卡在其所生活 的时代对主流语言既有的辖域从内部进行颠覆、解构和重构,强调具有差异哲学和流变思维性质的“逃逸线”(the line of escape),力图揭示卡夫卡文学语言的在捷克语、德语、希伯来语及意第绪语之间复杂的“褶子”关系中解辖域化以及再辖域化的特征。由此可见,上述的四种语言模式和“褶子”论哲学美学观念,为我们思考当代国际化背景下不同文化身份和语言的“褶子”关系提供了一条重要思路。
作者: skywoolf    时间: 2009-9-20 10:17
连卡夫卡都出来了,建筑真是人类最复杂的社会科学啊……
作者: yanhui314    时间: 2009-9-20 12:22
很坚强的人才能看完这个
作者: rwl1688    时间: 2009-9-20 13:15
嗯 刚从坚强那儿回来
作者: f(x)    时间: 2009-9-20 14:34
3# yanhui314 我挺住了,还有一个关于游牧空间和块茎思维,比这还长很多很多,看来我还是不要发了。
作者: 射手明    时间: 2009-9-20 15:55
楼主还是继续发吧...理论方面也不可或缺啊...
作者: arkuo    时间: 2009-9-20 21:01
今天看了兩次了,還是沒看懂....XD 明天繼續.... .
作者: f(x)    时间: 2009-9-20 21:51
我到底发还是不发啊,我有点乱了。。。
作者: tanziyun000    时间: 2009-9-21 01:10
是看得难受,但又很想看明白!呵呵!
作者: hadid    时间: 2009-11-11 22:28
个人不认为所谓的fold理论是数字建筑的理论基础,这个就是为了让传统的建筑评论家对数字化建筑不敢往下评论的一个东西,是整得越玄乎越好。
作者: ab555555666666    时间: 2009-12-25 10:24
这种理论真是看得很激情啊。。保存保存。。慢慢看
作者: 一水    时间: 2009-12-25 21:54
理论是坚强而有力的后盾,我转走了!!!
作者: huaishi    时间: 2010-1-7 16:53
太牛了。。
作者: meteor37    时间: 2010-2-5 21:25
哈哈··很有帮助·
作者: future_space    时间: 2010-3-16 18:37
这个理论也来参数化吧,,,,,,,,,,,,,
作者: bruno_grrr    时间: 2010-4-20 13:44
dingdingding!
作者: ctp816    时间: 2010-9-24 20:00
超级有用的,谢谢楼主分享!仔细拜读了数次,每次感悟都不一样
作者: corbusierli    时间: 2010-12-22 16:16
理论性很强啊呵呵
作者: archizool    时间: 2010-12-23 16:14
所谓褶子和游牧空间,很多时候听起来像是哲学家的梦话
作者: 很难    时间: 2010-12-24 09:25
建筑理论让我各种自卑啊~
作者: fire_fox33    时间: 2010-12-26 23:07
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作者: woyeaini    时间: 2010-12-27 21:10
顶了再来看。。。
作者: 漠然如斯    时间: 2010-12-31 13:00
在哲学化了
作者: arvin1018    时间: 2011-1-4 03:30
光一堆字就暈了~~
作者: 627170337    时间: 2011-2-7 07:41
从解构主义的德里达到数字建筑的德勒兹,哲学深深地影响着建筑学。
作者: yangshu9    时间: 2011-5-13 17:19
好深奥,谢谢分享
作者: leeanwi    时间: 2011-5-14 10:51
hahahhahahahahah
作者: handsomemummy    时间: 2011-5-14 18:09
有点复杂这个
作者: handrix    时间: 2011-5-31 11:42
很坚强的人才能看完这个
作者: pqwpqw12345    时间: 2011-5-31 12:29
只能说我看不懂。。。有机会再看
作者: guigui-xin    时间: 2011-6-10 14:09
楼主还是继续发吧...理论方面也不可或缺啊...
作者: xielanmin    时间: 2011-7-28 20:22
很坚强的人才能看完这个
作者: 破晓    时间: 2011-9-12 14:30
lz一个人走的很累吧,等着楼主的游牧空间和块茎思维,
作者: kiddzgn120506    时间: 2011-10-8 11:02
似懂非懂的看下来了,真是能跟设计结合起来那真是牛人啦!!
作者: will飞    时间: 2011-10-14 23:01
…感谢分享!!!!!




欢迎光临 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http://bbs.ncf-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