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频截图 |
[attach]43424[/attach]
▍用生物基因与生长条件形成的相似生物干个体来类比超高层建筑楼层的统一与差异。
[attach]43425[/attach]
▍实时的塔楼体量调整与指标反馈系统。
[attach]43426[/attach]
▍概念方案中塔楼形体变化分析,下小上大,并且上部个方向上形体增大幅度不一。
[attach]43427[/attach]
▍通过Galapagos电池的模拟退火算法以施工可行性为前提来重建合理的楼层轮廓,并且保持视觉感受不变。
[attach]43428[/attach]
▍以贝塞尔曲线控制下的数列通过均匀调整每个楼层进而对塔楼形体进行微调。
[attach]43429[/attach]
▍关于斜柱问题的结构会议中用到的实时反馈的结构调整系统。
[attach]43430[/attach]
▍以统一的玻璃排布逻辑来对每个不同的楼层轮廓进行玻璃排布的计算。
| 视频制作者如是说 |
我是视频制作者陈辉,NCF参数化建筑联盟中的烟灰(yanhui314),来自Changeee Architects,主持公司旗下数字化研究团队R.E.a.D. Studio。我从单纯清闲的研三开始接触到的“参数化设计”,那时姑且算作自由职业,从此的六年里一直在一两年工作一两年自由职业之间切换,但都以自己感兴趣的数字化设计为核心。工作阶段先后任职于珠江外资、Callison,用实际项目充实工程经验,实践新的设计与协作模式,自由职业时继续专注深入推进自己的研究,也以顾问形式对一些项目经行数字化的技术服务。另外,六年里一直都在网络中参与交流,参与运营NCF参数化建筑联盟,也活跃在大水牛数字化设计联盟与犀牛参数化云平台,分享自己的成果,也更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学习与合作。
在刚结束一年多自由职业时期中,我断断续续的制作了一个视频,记录我在callison任职期间的一段数字化设计的工作经历。
这是一个汇集了非常多想讲述的内容(包括其本身)的视频,从2014年4月开始动手到现今2015年6月,一年多已经过去了,在制作的尾声,自己回看整个历程都觉得头大。在尝试写一些文字来介绍它时,我已经不知从何说起。不过我想,做一件事和看一件事,都需要把这件事进行拆分,化为很多个小的环节或小的任务,这样我们才能深入进去,于是我开始将视频给一些圈内好友看,请他们谈一些自己的感受,提一些对我和这个视频的问题,我来尝试回答,这样,通过各个问题的回答所给出的信息,可以让人方方面面来进行了解,自己脑中形成一个意识,这就足够了。所以请原谅我并不对这个视频去做一个总结概括的陈述。
| 制作者解答行业提问 |
Q:做这个纪录片的初衷是什么?
A:谈初衷不是很准确,很多事成行都是诸多条件逐步被满足诸多愿望逐步找到共性的结果,所以所谓的“初衷”肯定会被分解为多层多点的。
在2012到2013年我断断续续的为纪录片中的塔楼项目做了多方面的参数化设计工作,也有过一些局部的总结,也得到了同事与同行的一些认可,这样的认可并不是一些简单的赞叹,而是深入理解之后才能体会和表达的赞同。这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有意识的去强化和拓展这一部分工作模式。
后来我离职成为自由职业,有了大把的空余时间,而制作动画,研究动画技巧是我历来的爱好,近几年我也有一系列由浅入深的尝试成果,在数字化设计学习交流圈中慢慢竖立起来了一个个人特色,于是想到基于之前的工作内容,尝试对Grasshopper进行较为系统的动画功能拓展,实践自己一些大规模动画制作的技术设想。
作为自由职业,寻找发展机会,推介个人成果和优势技术也是自己的一大命题,视频也许是自己比较与众不同的,也是唯一能深入表达自我的形式。
最后,通过长期的网络交流,我确信还有大批的学习者与应用者对于新的技术应用观念还有待深入,也希望通过呈现自己这样的做事方法会为大家打开一些小小的通往更宽阔应用空间的窗口。
在这些因素形成的过程中,曾经的女友现在的老婆对我的这些工作非常欣赏和肯定,也支持我以我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一个总结。
综合这些原因,我开始尝试筹划制作这样一个纪录片。
Q:可以谈一谈具体哪些类型的项目适合应用数字化设计手法吗?
A:这一点应该不能从笼统的项目类型上来谈,而是把大目标拆分为小任务,再具体分析小任务。基于这个理解,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计算机的优势是快速多次执行相似逻辑的行为,而劣势是模式判别能力低。所以我们应该首先选择工作中可能会大量重复并且逻辑明确的环节进行数字化渗透,而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尽量规避在模式变化较多,条件判断较复杂的环节去尝试数字化的介入。
Q:纪录片中很多关键功能都是C#代码写的,请问想要将参数化应用于实际工程是否一定需要通过代码?
A:还是那句话,我只能说任何方法都可以被分解为更细节的行为,剩下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本人比较幸运的在接触参数化设计初期开始接触一些代码,很多时候代码确实可以通过循环和选择来规避grasshopper里的一些复杂的数据操作,这也造成了我对grasshopper功能探究较少,更倾向用代码解决问题,并不代表代码是唯一的途径,其实代码和电池图,从本质上说,都是逻辑关系流程,在大多数问题上,问题分析得对,规则熟悉,应该多数能够实现。
不过更有说服力的一个情况是:grasshopper的电池是由开发者用代码写成的,开发者所提供的电池并不可能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另外grasshopper的逻辑建立方式也不如代码多样,这显而易见,电池只是代码的一个例子而已。另一方面也不言自明,实际工程中总有迂回绕道甚至妥协变更的情况,应该也总会有办法把设计引导向电池可以解决的地方的。所以这个一定不一定的这种是非问题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愿意不愿意,追求不追求,甚至牛逼不牛逼等等类似的程度问题。
Q:纪录片中多专业合作对结构进行决策非常吸引人,那么数字化手段对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呢?
A:可以总结为实时定制可视化。我们通过初步交流了解其他专业想要知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以往是一部分隐藏在建筑图纸和模型当中的,需要别的专业进行分析和挖掘,数字化技术可以有倾向的为其他专业展示他们需要的信息,并以最本质的形式当即表现出来,这就是实时定制可视化,信息直观,并且有针对性,还不用等。这三个特性是相互促进的,效率的提升也是倍增的。
Q:纪录片中你的部分工作是否与幕墙顾问公司的典型工作有一些类似,建筑设计团队是否有必要去做这部分工作呢?
A:幕墙公司的介入通常在项目的中后期,不论这个情况是否合理,这个项目中确实遇到了在方案阶段需要幕墙公司某些技术支持的情况,但是由于某些行政原因,幕墙公司是没有到位的。在这个时候,解决各方对于由项目造型带来的项目难度的质疑是建筑师确保方案能存活,确保概念与效果不被影响而必须去做的工作,尽量深入的对幕墙系统的分析、验证与表达,是建筑团队应该争取做到的,并不应该为自己的工作划定一个职权范围,工作也不允许你不去解决这个问题。
Q:视频中的很多修正与优化工作是否应该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考虑以一定的逻辑来控制造型?
A:理想的情况确实是这样的,但是现实当中面对很多设计之内与设计之外的因素时很难保证这个理想情况,特别是在初次尝试一种手法的时候,即使条件宽松,任何一个团队都不太可能走顺这样的理想道路。好的设计团队不仅仅需要有对常用手法的驾驭能力,更需要有对不常用手法的攻克能力。当然,这个项目的设计策略并不由我左右,我的角色只是一个尽责任有追求的设计命题执行者,以及在设计框架下的技术与模式命题的研究者。
Q:通过这个视频最想告诉观看者的是什么?
A:认真思考,积极行动,解决自己生活与工作中的问题,即使很微不足道,而不是做一个不愿意思考、对自己都不负责的人,当然,以上的问答只是部分的讨论,想讲的还有很多,也欢迎大家继续提出建议,继续讨论。
欢迎复制链接到浏览器,进入视频发布的网站进一步讨论。
NCF参数化建筑论坛发布地址:http://www.n
大水牛数字设计联盟发布地址:http://www.n
知乎评价问题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776313
[attach]43431[/attach]
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 R.E.a.D. Studio 订阅号(公众号 REaD)
skywoolf 发表于 2015-7-3 15:37
为迟来的回复表示歉意:因为这次辉哥的作品确实意义深远,所以多考究了几天,最后决定从自己的角度为大家解 ...
欢迎光临 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http://bbs.ncf-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