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标题: [转]贝氏建筑的模数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Line    时间: 2010-8-26 00:04
标题: [转]贝氏建筑的模数应用
今日在网上查询资料,偶尔看到了一篇建筑师博客上的文章,有关模数的,特转贴于此,大家共同学习。
文章来源:http://ar99a17.blog.163.com/ (双鱼与白羊——两个建筑师)

关于模数,对于工作后的同事来说,再熟悉不过,
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多少也知道了解一些。
在下面这篇描写贝氏建筑模数的文章里,
你可以正面感受到建筑师严谨和理性的一面,
还能够侧面感受到形制美与工业生产的漂亮结合。
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而辛苦的过程,美好的想法要建成实物,其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原文无图,图片是我后补上去的,纯为版面效果。)

模数的应用

贝聿铭作品:中银大厦
[attach]10235[/attach]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氏采用了非常精彩的模数制,并用它贯彻设计的始终,从而取得了近乎完美
的效果。最基本的模数来源于立面上的一块石材的尺寸。这个尺寸为1150×575,是2/1的比例关系。
而建筑的基本轴网为6900,层高为3450,它们分别为石材长宽的6倍。建筑的门高为2300,是3450
的2/3,为四块砖的高度,同时也是高级建筑的理想门高。建筑各处的尺寸都符合这个模数,这样一来,
最后的装修效果非常完美,到处都是整块的石材,决不会出现不合模数石材的情况。而且在施工过程中,
一块标准尺寸的石材在哪里不经切削,都可以使用,大大方便了施工。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装修,建筑
与装修真正融为了一体。其实在古代西方,建筑都由石材建造,结构、建筑、装修本来就是一回事儿,
贝氏正是要追求与之相同的效果。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装修,是在建筑、结构都做完之后,再附加上的
一张皮。
    贝氏严格的模数制同样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灵活变换模数。6900×6900
的基本柱网,是考虑了办公空间的家具分隔,同时又是其结构体系——无梁楼盖的经济跨度;地下车库
考虑并排停三辆车的布置方式,采用7800×7800的柱网。车库正好位于中庭及54米的大跨之下,避免了
两套柱网的矛盾。卫生间以装修面砖作为模数,其尺寸为150×300。所有卫生间的开间、进深、净高都
为其整数倍,厕位、洗手池等的中线,灯、排气孔均与模数线相齐。天花、铺地的分格也严格遵循这个
模数。所以,卫生间所有的线角都前后左右、上下交圈,任何一道线延任何一个方向转360度都可以回到
原位。装修效果非常完美。在吊顶的设计中,采取两套模数。     主要空间为1150×1150,办公空间为
575×575,两个575×575又正好是日光灯槽的尺寸。

    贝聿铭作品: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attach]10236[/attach]
    贝氏一直把模数制贯彻到节点大样中去。在设计节点之前,先打好575×575的方格,即所谓的“模数线”。
用统一的模数以不变应万变,只是贝氏惯用的手法之一,在他以前的作品中也经常采用。比如新加坡的华侨银行,
采用的是2000×1000的模数,也是2/1的比例关系,它正好符合门的高、宽。卫生间采用200×100的模数。
但是,这种2/1模数体系也给贝氏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带来了麻烦。方案中东南角的玻璃尖塔不是很好看,显得
不够挺拔。这是因为2/1的比例关系,决定了尖塔方锥的侧面与底面的二面角只能是45度,最完美的方锥造型的
二面角恰恰不是45度,而是贝氏在卢浮宫金字塔中采取的角度——50.7106度,贝氏在卢浮宫中所用的不是这种
2/1的模数体系。但贝聿铭也有它的解释:他考虑到北京的限高,要降低高度。
    总之,贝氏的模数体系还是非常精彩的,用寿震华总建筑师的话说,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完]
作者: panhao1    时间: 2010-8-26 01:05
我觉得世博2010韩国馆最模数 都是方块
但是感觉空间很幼稚~
作者: musofan    时间: 2010-8-26 01:5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Line    时间: 2010-8-26 09:37
我觉得世博2010韩国馆最模数 都是方块
但是感觉空间很幼稚~
panhao1 发表于 2010-8-26 01:05


空间拉出网格,全方位按照网格设计,是为模数化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
不过建筑空间的营造还是跟建筑师个人的修养和追求有直接关系。
同样一部钢琴摆在不同的人面前,弹出的曲子差别也是很大的。
当然“韩国馆”这样的临建,也不会要求那么高,意思意思啦。{:3_59:}


八卦一下 两个建筑师是夫妻么...?
musofan 发表于 2010-8-26 01:59


我也小八过,虽不明真相,但和你猜想差不多。{:3_57:}
作者: wonderful    时间: 2010-8-26 12:10
讲的挺好,GH做表皮,有没有结合一些展厅的例子?
作者: stratagem    时间: 2010-8-26 12:27
精湛。。。。。。。。。。。。
作者: lwh0314    时间: 2010-8-26 15:09
我比较想知道他最初是怎么考虑的,是先把模数的网格先打好再排空间,还是大致排完空间再去精确到模数.
作者: Line    时间: 2010-8-26 16:19
7# lwh0314

虽然没有问过贝氏事务所的人,但就一般的施工图设计来说,过程如下:
·肯定是在做方案之初就设定好有这么一个统一模数的大原则;
·方案设计阶段以符合大网格的精度排空间,保证方案不走样;
·初设阶段引入精细化网格,控制其他专业按此设计;
·到施工图设计阶段再全面贯彻精细模数原则进行细部设计。
作者: lwh0314    时间: 2010-8-26 16:39
8# Line

恩,关于柱网这东西我一直很纠结,虽然好象一直都被说成很简单.有些人说先把均匀的柱网画好再去安排平面,但是这样岂不是很限制设计?虽然看到真的造出来大部分的确是比较均匀的,当然也有例外.

但是我还是习惯于先不考虑柱子,搞完方案再来点柱子,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最后很多地方为了保留空间尺度不得不出现些很大很不均匀的跨度.你说非线性的什么也就算了,一个方的东西也不均匀,可以么.我现在也只是个学生,也不知道这样子到底行不行的.

当然最好是一起考虑.不过这个说说容易做做难,旅馆办公楼什么还好说,像博物馆之类的建筑本来就可以容忍一些不均匀的柱网,那该怎么平衡.

问了几个老师说法都不一样.当然有的老师并不关注空间这个东西.

纠结,至今没搞清楚这个问题

纠结
作者: Line    时间: 2010-8-26 17:49
柱网不等于模数,也不等于网格。
柱网的存在是为解决结构基本问题出现的,均匀几何形的柱网,其结构形式一般也均匀好控制。
学生时代做方案,还是应以空间效果为第一诉求,柱网可以随空间适当调整,只要别太离谱就行。

模数是空间存在的,就像“矩阵空间”一样,不见得要以有形的柱子或其他构件的形态出现。
一堵实墙、一根地面分格线都可能是模数。

按照你习惯的方式来吧,模数和设计如何协调,不仅是学生,也是设计师同样纠结的问题。
作者: 锦堆灰    时间: 2010-8-27 08:25
学校了学习了
作者: jasonbb88    时间: 2010-8-27 10:08
层高才3450?
前端时间改总图做了3600的层高   一注说不行   至少得3700  办公楼
作者: Line    时间: 2010-8-27 10:23
12# jasonbb88

高档写字楼办公室净高做到2.9比较合适
我去中银现场参观的时候,感觉虽然不到2.9,但也差不多了。
没见过施工图,不好说,估计3450还能成活儿原因有几:
˙楼盖得早,以那时的抗震规范,梁板柱构件尺寸没有现在这么“憨”。
˙6.9轴网,跨距小,梁高减小。
˙风道尺寸特别定制,不占过大高度。
˙其他特殊手段和极高的施工精度。
    以上措施均为提高室内净高,技术上也可实现。
    至少3700当然是出于经济角度考虑,也不绝对,
    像中银这样的甲方,不会被阻挡,呵呵。
作者: 408011661    时间: 2010-12-13 22:58
是不是,缺少了对功能和使用的考虑呢。




欢迎光临 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http://bbs.ncf-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