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标题: 国内工程行业的大环境与BIM困境 [打印本页]

作者: xmjr    时间: 2012-3-25 09:02
标题: 国内工程行业的大环境与BIM困境
本帖最后由 xmjr 于 2012-3-25 09:04 编辑

BIM作为概念被提出已经很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得到普遍应用,甚至从事BIM的人员想在这个行业生存下来都很困难。而BIM实际应用的效果又证明BIM确实是个好东西,可为什么就没有如同当年甩掉图板那样轰轰烈烈地展开呢?
按照萨特的存在即合理的原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国内工程行业的现实状况,也就是近年来流行的大环境概念。
首先看施工企业,
早年的国企如今已经不再保留自有的工人,国内的工程投资大部分来自财政,代表政府管理投资的有关部门为了降低风险,而普遍优先选用国有大中型施工单位,因此国有施工企业已经变成了工程行业中的垄断经营公司,虽然这些国企号称具备各种资质,实际上内部的管理人员都心知肚明,不过就是工程承包的批发商罢了。这些国有施工企业承揽了工程之后,主要的盈利方法就是大宗材料的采购;而施工环节则完全依赖劳务公司。很多工程,施工方案编制,制定进度计划,测量放线等等完全是农民工承担,国企的管理人员大多在工地的办公室内负责一些文档工作,有的就是在电脑上玩游戏或网聊。国有施工企业中技术人员基本上属于断档,除了少部分人升官,多数人都选择离开施工企业,转投监理公司、管理公司,或者进入政府的基建管理部门,而从学校刚刚毕业出来的学生基本没有人带,大部分流失掉,少部分进入管理层的也并不从事技术工作。现在的很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大多不是搞技术的,更多的属于管理师。一旦客户提出技术要求,往往就暴露出施工企业的短板。但是由于国企的垄断地位,它可以花钱临时从市场上购买到技术产品。当然都属于短期应付的方式,好在甲方大都比较好蒙。正是因为国企的主要盈利点在大宗材料的采购,使得国企并没有积极性去应用新技术。国内很多国企应用BIM的报道,往往属于蛋糕上的樱桃,主要是为了领导人脸上贴金用的。
设计单位,
虽然设计人员有采用BIM的冲动,但是生存是第一位的,能拿到项目的往往是有背景有关系的,大多数设计人员只能靠画图吃饭,虽然cad出图问题成堆,但是甲方和施工单位能搞明白图纸的也没几个,发现问题后包改图就好了,再不行就让有头脸的人出面摆平。而真上了BIM,会让甲方与设计较真的,那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而并不多收费,不干不干。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号称某项目采用了BIM,往往就是在建筑方案上,再后来的建筑施工图、结构以及设备专业等就不能说了。
设计院BIM的实现需要资源的投入,而设计单位的管理层也多是侧重管理的官员,因此并不愿意做没有好处的事情,除非有软件公司愿意赞助并向官员们允诺各种好处。这也就是国内的设计行业一提到BIM时往往一边倒地采用某公司产品的原因,技术人员中一部分人发现该技术不好用就还是坚持CAD制图,而另一部分人则是迎合上级,借机晋升到管理层后不再从事技术工作。最终,除了网上和平面媒体上,这技术到底好不好用只有天知道。从一些专业论坛上看到的报道,你无法想象某设计院动用了多少资源才能完成那个方案,不管各位是否相信,反正,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监理公司,
由于监理公司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使得监理公司大量雇佣退休的大爷在现场承担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果一个工程能够有一名具备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的工程总监留在现场就非常难得了。现实是监理公司为了支付注册监理工程师的高工资,不得不让该监理工程师同时负责几个项目。因此,监理公司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大量雇佣退休大爷来降低人力成本获利。可想而知,监理公司也没有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管理公司,
由于其地位比起监理公司要高一些,因此管理多是聘用正式的在职工程师。但是国内的工程,甲方并不全权委托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公司往往沦为甲方的跑腿,当然管理费用相应也会降低。于是管理公司很难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投入,而且由于收入的不稳定,导致工程师经常跳槽。
甲方,
本来是最有动力采用BIM的,可是由于甲方的管理层也是偏向于管理而非侧重于技术,因此,管理层对于采用新技术有着本能的提防,生怕大权旁落。而且,由于多数甲方是政府部门,当今的官员们很少有通过技术途径上升到管理层的,就更不愿意让技术人员坐大。
因此,BIM的应用需要的环境在国内几乎没有。所有者的缺位,使得政府投资的工程继续沿着奇怪的模式在进行,这些项目往往在工程完工后很多年都无法取得3证(消防验收合格证、质监验收合格证、规划验收合格证)。而工程项目的决算,虽然有注册造价师,就是很多年都说不清楚;很多政府投资的公租房,如果要确保回收投资并盈利,往往需要远远高于市场同样房屋的租金标准,可以想象,这些房子要么租不出去,要么赔本赚吆喝。
BIM的国内困境就是如此。

BIM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BIM不应是某个特定的软件,而应该是允许各种软件协同工作。现在国内的某些单位,一提到BIM,就是采用某软件商的软件,而且宣称BIM概念就是某软件商首先提出来的。且不说一项工程有多方参与,不可能硬性规定各家厂商采用哪种软件,而且即使采用某软件商同一个软件,那软件对硬件要求之高,也不是各家厂商和甲方能负担得起的。曾经有同行提供了一个该软件平台上模型,在移动工作站上都跑不动,据说需要816G内存的机器才可以。有几个甲方愿意配如此高端的机器?而且是在施工现场。
在某些BIM论坛上看到有关国内BIM应用的报道,据说也能在设备专业应用BIM实现管线综合,但是不知道这种应用是在现场实现的还是在专用机房内,真正能用来在施工现场与各方参与工程的人员交互交流么?还是仅仅限于类似效果图的表演性质。希望参与过国内形象工程的人士能予以解答。另外模型数据的交互是个问题。据上海中心大厦茅总的说法,基于某软件商的软件搭建的BIM平台的数据交换存在较大问题。
还没有听说国内哪个BIM应用解决了造价管理和工程决算问题,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BIM应用需要解决
使甲方、管理、监理和各承包商的每个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能方便地了解工程细节,并能够通过一个基础平台基于各自使用的软件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不仅解决建筑专业的效果图,而且建筑专业的节点构造也能表达清楚,还能够在模型中表达清楚结构专业的构造与建筑专业的关系,设备专业的管线综合与结构和建筑专业的相互关联;
基于模型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设计,基于模型的工程进度拨款控制;
基于模型的造价控制和工程结算决算管理。
作者: thinksong    时间: 2012-3-25 09:14
{:3_57:}受益匪浅啊
作者: xmjr    时间: 2012-3-25 09:26
国内的某些BIM案例简直就是形象工程。
作者: jason    时间: 2012-3-25 09:47
看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啊。。。
作者: zhiaixu2010    时间: 2012-3-25 09:59
反思加时间
作者: thinksong    时间: 2012-3-25 10:16
3# xmjr

话说您有没有用CATIA分曲面的经验?能否分享下呢?
[attach]25225[/attach]
作者: thinksong    时间: 2012-3-25 10:18
具体步骤与逻辑有点模糊,您说过一次,但是我还没有领悟到呢{:3_60:}
作者: xmjr    时间: 2012-3-25 10:32
草草写成,欢迎讨论。
BIM以前,国外推行过PDM,是产品设计流程管理,把参与设计过程的有关人员全都管理起来,谁何时完成哪项工作,谁对那份设计签署了意见,全都存入数据库备查,每个相关的人都要按照规则认真开展工作。BIM应该脱胎于此,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某些甲方的官员是很不愿意按照规则玩的,他们只希望别人遵守规则,要把这些官员针对某工程的一言一行计入数据库,无异于与虎谋皮。
作者: 鹰眼黑客    时间: 2012-3-25 11:39
本帖最后由 鹰眼黑客 于 2012-3-26 10:23 编辑

BIM真正施行起来应该说对甲方更有利一些, 因为更加缩减成本同时乙方在施工和施工图设计方面也更难掺杂水分。退一万步说真是对乙方有利,BIM标准也在制定当中,到时候就必须强制执行了。
作者: xmjr    时间: 2012-3-25 12:22
希望出台的标准不是对某特定软件公司有利就好。中国的事情往往带有“特色”,感觉国内国外对于BIM的认知完全不同。
作者: thinksong    时间: 2012-3-25 13:16
还没毕业,所以对大家聊得实践内容我也不太懂,但是大家的讨论确实令我受益匪浅!感谢各位!
作者: sunrise1028    时间: 2012-3-25 13:40
"据说需要8核16G内存的机器才可以" 没那么夸张额...就是慢点而已吧...叫嚣配置需要很高的都是软件代理商的管用做法...
BIM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我觉得是业内对BIM的定位只停留在建模碰撞的使用上。。。过于片面,虽然这也预示着设计品质的提升的一个重要方面。而BIM明确的施工和材料的统计报表也使得施工方的油水被挤掉了很多,因而现在很多甲方要求使用BIM... 总之,BIM的出现预示着一种新的设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崛起,即使可能没有说的那么美好......
作者: xmjr    时间: 2012-3-25 14:49
"据说需要8核16G内存的机器才可以" 没那么夸张额...就是慢点而已吧...叫嚣配置需要很高的都是软件代理商的管用做法...
BIM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我觉得是业内对BIM的定位只停留在建模碰撞的使用上。。。 ...
sunrise1028 发表于 2012-3-25 13:40


"运转困难确实是个难题  现在专业的BIM团队 都是 8核16G内存的配置"
by yangxinxin同学,在:Revit网架便宜实现&GH的疑问 的帖子。

你也可以下载该贴中的附件,看看在你的机器上会是怎样的情况。
作者: xmjr    时间: 2012-3-25 15:42
3# xmjr  

话说您有没有用CATIA分曲面的经验?能否分享下呢?
25225
thinksong 发表于 2012-3-25 10:16

另外开个帖子讨论吧。
作者: thinksong    时间: 2012-3-25 16:38
14# xmjr
好的,
作者: duzhen    时间: 2012-3-25 17:58
我想学 dp   不过资料好少啊
作者: duzhen    时间: 2012-3-25 17:58
有哪位朋友能给点dp 的教程呢?
万分感谢
作者: yinlu1320lu1320    时间: 2012-3-25 20:51
不错的帖子!!!
作者: lihuafeng    时间: 2012-3-25 22:28
受益匪浅啊,楼主剖析得很深刻!佩服!
作者: joney    时间: 2012-3-26 00:05
好好
好好
好好
好好
好好
好好
作者: kebu    时间: 2012-3-27 10:52
谢谢分享心得!
作者: 橘子向学    时间: 2012-3-27 13:35
谢谢                    分享
作者: frankshen2    时间: 2012-3-27 22:59
不是很了解,但还是要顶一下!!
作者: rxrx107    时间: 2012-3-28 16:10
“BIM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说面临的最大问题我觉得是业内对BIM的定位只停留在建模碰撞的使用上。。。过于片面”
sunrise1028 发表于 2012-3-25 13:4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uote]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的注册考试还在扛图板用针管笔扣鼻屎,一边还在叫嚣BIM,岂不是背道而驰,所以才会如此片面,数字化设计在国外走了好多年了,中国连基本的数字化设计环境都没营造出来,大多数设计师还没习惯这样的工作方法,一下子就要爬BIM甚至是参数化设计的高度跨度太大了,大多数设计师还认为数字建模是和设计无关的东西,没有普及电脑以前设计师还会自己画效果图,现在中国的设计师基本不会自己渲图,能独立建模的人都不多,知识结构跟不上,还没针对设计全过程研究出一套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怎么可能很好地开展BIM。从学校开始数字化课程就是个形象工程,那么BIM目前也只能停留在形象阶段,也就是打着这个招牌的设计院其实就是在翻定稿的效果图模型。
作者: rxrx107    时间: 2012-3-28 16:18
"据说需要8核16G内存的机器才可以" 没那么夸张额...就是慢点而已吧...叫嚣配置需要很高的都是软件代理商的管用做法...
sunrise1028 发表于 2012-3-25 13:4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quote]
确实是这样,现在就是软件商硬件上利用BIM合伙欺负设计师硬件知识的外行,这也是目前设计师数字化基础较差导致的软肋,只能靠武装硬件来冒充专业,做BIM的软件内存吃得很多,但打开任务管理器看看,其实只用两个核,大多数操作的时候只用一个核,有个高频双核加海量内存才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 xmjr    时间: 2012-3-28 17:46
本帖最后由 xmjr 于 2012-3-28 17:56 编辑
现在中国的设计师基本不会自己渲图,能独立建模的人都不多,知识结构跟不上,还没针对设计全过程研究出一套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怎么可能很好地开展BIM。从学校开始数字化课程就是个形象工程,那么BIM目前也只能停留在形象阶段,也就是打着这个招牌的设计院其实就是在翻定稿的效果图模型。
rxrx107 发表于 2012-3-28 16:10


说得非常好。
不仅设计师如此,整个工程全过程中的所有技术人员皆如此,几乎没有人去关注细节,虽然多数人都听说过细节决定成败,但是大多不愿意付出脑力和体力来认真研究。
举例: 某工程的外立面原来为涂料,后来甲方的官员要求,首层外檐改为石材,上部外檐改为真石漆。设计院提供的效果图只是将建筑表面区分开来,根本不顾石材外檐由于干挂工艺要比原来的墙面突出带来的一连串问题。而承包商的深化图似乎与设计串通好了一般,也没有表示出外檐墙面的变化,甲方的领导也想当然的认为方案可行;幸亏甲方现场负责人和管理公司的项目经理敢讲真话,才避免了上百万的损失。
作者: gtl535    时间: 2012-3-30 06:27
受益匪浅!!!
作者: planning    时间: 2012-4-3 11:03
国内的工程建设发展水平所限
作者: planning    时间: 2012-4-3 11:06
新技术的应用往往涉及到一部分利益问题
有阻力是正常的
同志仍需努力
作者: xmjr    时间: 2012-4-5 09:32
某日与政府的一位副处级的官员聊天,谈到当前较为热门的BIM。
官员问:AUTOCAD也可以画图啊。我向他解释三维参数化设计软件在BIM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某些复杂形体,AUTOCAD是无法完成的。并且在工程量计算方面,三维参数化软件也有突出的优势。
官员答复:我们有专门的工程量计算软件。我无语。
该官员谈及上级交待的云计算项目的工作,似乎超英赶美,超越微软指日可待。我再次无语。
国内目前就是这样一种状态。似乎一切都很好,官员们对于新的技术已经缺少了探求的冲动,除非是上级交待的。
想起国内去年播放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张飞看到刘备倚重孔明,就对刘备说:我也有一个计策。
想起国内宣称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号称先进的歼20飞机。。。
作者: thinksong    时间: 2012-4-5 16:11
{:3_60:}{:3_65:}{:3_63:}
作者: xiao    时间: 2012-4-14 03:11
学习了~{:3_53:}
作者: momoslamdunk    时间: 2012-4-17 11:49
BIM还是大势所趋,需要点时间而已。
作者: momoslamdunk    时间: 2012-4-17 11:49
BIM还是大势所趋,只是需要点时间而已
作者: raymondchen127    时间: 2012-4-23 18:04
不错的帖子!!!
作者: 迷糊    时间: 2012-8-8 14: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1040905457    时间: 2012-8-9 15: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hinksong    时间: 2012-8-17 14:00
xmjr 发表于 2012-4-5 09:32
某日与政府的一位副处级的官员聊天,谈到当前较为热门的BIM。
官员问:AUTOCAD也可以画图啊。我向他解释三 ...

您在哪里工作啊?
作者: xmjr    时间: 2012-8-18 16:24
我在与政府合作的一个委员会里工作。
作者: thinksong    时间: 2012-8-19 11:34
xmjr 发表于 2012-8-18 16:24
我在与政府合作的一个委员会里工作。

哇!那您是在什么地点?上海,北京,广州。。。。。。这个意思
作者: 波心云影    时间: 2012-8-22 19:13
受益匪浅,,,,




欢迎光临 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http://bbs.ncf-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