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773|回复: 1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工作记录] DP第二弹,从BIM到Digital Project(缓慢施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m
发表于 2010-1-11 16:09: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21 编辑

本文是对一些资料的整理与归纳,立足国内现实并试图理出某种线索贯穿DP应用的各个方面,目的是尽量多的涵盖信息,然而其信息量之大也是本人之前所没有想到的,长篇大论在所难免,只能先窥一豹吧,不足之处希望各位学友批评指正。By ileon
上菜了……

从BIM到Digital Project

第一部分 背景介绍

BIM?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BIM)正在引建筑行一次史无前例的革。模型利用数字建模件,提高设计、建造和管理的效率,并采用模型的建筑企业带来极大的新增价,通进项目周期各个段的知共享,展更密切的合作,将建造、施工和运营专业融入整设计,建筑企多年存在的隔正在被逐打破。改善了易建性、对计划和算的控制和整个建筑生命周期的管理,并提高了所有参与人的生效率。多大型行采用建模技以整设计、生和运,大大提高了生效率。几十年来,航空、和造船企采用虚术设计复杂品,并与供商密切合作,利用模型改制造设备。事上,每种产品都经过了二次开发—一次是拟开发以确保最化,然后是开发以确保与模型的一致—一切都是按高量、高生效率,并在整安全的工作境中由经过良好培的工人完成。些行建模技术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率、安全性量。这种经过广泛验证的方式目前正在被引入建筑行—即建筑信息模(BIM)。其潜在的优势非常明,目前大部分BIM在使用后很快便收到成效。毫无疑BIM代已所有的公司都置身其中。建筑行史上最大的





评分

参与人数 3强度 +6 照度 +55 收起 理由
as5211407 + 3 + 20 精品资源
skywoolf + 3 + 30 辛苦了!
Line + 5 好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8 分享分享
2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09: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21 编辑

BIM最重要的优势主要与下列三个基本理念相关:
1. 数据库替代绘图
2. 分布式模型
3. 工具+流程=BIM价值

为什么要BIM?
数据库替代绘图
几个世纪以来,设计人员一直在使用绘图和实物模型的方法,向项目决策和最终使用者传递他们的构思。绘图变成了标准格式文件(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详图)。通过其他文件的补充(规定施工质量要求、制定具体使用产品或说明制作者实现设计意图的具体方法),一般都能达到目的。然而,所有这些文件的绘制与编写一直是提高项目整合度和协作度的最大障碍,因为通常情况下,每项工程都有成百上千份文件,对整个设计而言,每份文件都是一个独立、单独的组成部分。由于没有一个能有效整合所有信息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中央储存库,所以分散的资料必须依靠人力解读才能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可理解的整体。
因此,如何保证各设计科目的协作,如何使设计意图上下沟通畅达,始终是艰巨的挑战。航空、汽车和造船业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表明,将设计归总为数字化数据库而不是单独的文件,会极大促进行业的发展。该数据库可作为某种产品(或就BIM而言,某个建筑项目的中央数据库)所有实体和功能特征的中央储存库。设计文件依然有用,但通过BIM,这些文件按需求从数据库中产生,反映最实时的、对项目共享的理解。文件不再是项目首要的、核心的体现,相反,无论何时何地,数据库体现的是“真实的内容”,是可靠、周全的决策基础。因此,文件应是针对特定目的而从数据库中获得的成果。就BIM项目而言,文件当中那些体
现着项目全部要素的线条、 弧形以及文字,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画”出来的。相反,它是通过BIM软件中的数据库,使用体现了项目全部要素的“智能构件(intelligent objects)”,以数字方式“建造”而成。因此,我们现在不必再研究那些单个的图样、清单、说明书以及剖面图,或查找某个具体要素的全部资料。换句话讲,所有相关信息都转化成智能构件并存入通往BIM的那扇门内。因此,一旦置于BIM环境下,它会自动将自身信息加载至所有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明细表、立体渲染、工程量估计、预算、维护计划等。此外,随着设计的变化,构件能够将自身参数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设计。

评分

参与人数 1照度 +50 收起 理由
skywoolf + 50

查看全部评分

3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22 编辑

BIM的基本原理
分布式模型
仅一个BIM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目前有两种基本的BIM工具类型:创作与分析。BIM用户目前采用的
是一种将创作工具的价值与分析工具的能力相结合的“分布式”方法。在分布式BIM环境下,单独的模型
通常由合适的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负责制作。这些可能包括:
 设计模型——建筑、结构、水暖电和土木/基础设施
 施工模型——将设计模型细分为施工步骤
 施工进度(四维)模型——将工程细分结构与模型中的项目要素联系起来
 成本(五维)模型——将成本与模型中的项目要素联系起来
 制造模型——替代传统的图纸,使用制造模型
 操作模型——为业主模拟运营。
这与当前涉及数量繁多且是单套图纸的零碎做法有着很大不同,因为这些模型都是BIM数据库。因此,它们可以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用以鉴别“冲突”(建筑、结构和水暖电系统间的几何学冲突),这些冲突可以通过虚拟方式加以解决,从而避免在实际操作中遇到这种问题。制作工具实现了任何视角或截面的二维或三维图,也可制作标准文件(平面图、立面图、说明图等)。因为BIM数据库保存有各个BIM智能对象的信息,它可根据需要将该数据特定的子集“公布”给分析工具。例如,能耗分析工具可获取有关项目场地的方向、玻璃制品、门以及暖通系统性能、设备电器载荷及发热量、外部材料的表面反射性,以及房屋外壳绝缘属性等方面的信息。能耗分析工具已经具备了对太阳年度运行轨迹、温度以及场地附近风力条件的信息,因此它能够对模拟的能耗性能设计解决方案和潜在LEED分值进行分析。然后,团队可修改BIM,并反复测试,直到满意为止。所有的一切都通过数字模式完成,无需手动将来源不同的信息重新输入各个工具。 这是个无缝、快速、高效的过程。其它分析工具很快就可以开发出来,并进行调整,这些工具包括:
 模型检查工具——应用用户选择的业务规则,自动检查设计模型,确定有无冲突,是否符合限定,建筑法规等。
 进度安排——将工程细分结构与相关项目联系起来,以便规划施工顺序。还可产生有动画效果的视觉化程序。
 估算——将BIM要素与成本编码进行匹配,得出施工预测,可制作“视觉评估”。
 人流量控制——将人的因素引入BIM中,如模拟紧急疏散或高峰期电梯排队情景。
随着更多的工具被开发出来,BIM的功能将获得极大提升。
4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22 编辑

BIM的价值在哪里?
工具 + 程序 = BIM价值
虽然建模工具为个人用户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但如果利用BIM仅仅为了实现“卓越个体”,则低估了BIM大规模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巨大潜力。美国总承包商协会的BIM论坛(www.bimforum.org)将这种二分法相对应地称为“ 孤独的B I M” 与“ 社会性BIM”。令人欣慰的是,一种称作“一体化项目交付”(Integrated ProjectDelivery,简称IPD)的方法正在快速流行,即利用模型功能,促成相互协作的决策。整合项目交付更早地将主要的施工管理、贸易、制造、供应商以及生产商专业人士聚集到一处,与设计方和业主一起,共同将质量、美学、建造可能性、经济可行性、及时性及无缝流程融入设计的生命周期管理,并实现最佳组合。在整合项目交付中, 使用模型检查应用软件来检测系统冲突( 如Autodesk, NavisWorks,Solibri,BentleyProject-Wise Navigator)一般效果不错,尤其可以作为经验较缺乏的BIM团队的入门契机。首先,是由于其使用简便和突出的视觉效果;其次,是由于其在设计期间采用非冲突、协作的程序提供了解决现场常见且又费钱费时的冲突的机会,这样它们修正起来的成本也相对较为低廉。这种围绕冲突检测的富有成效的机制为提高团队成员间的协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结构设计团队可将其结构模型提供给钢结构制造团队,由他们按照同样的模型,直接制作出具体的模具。然后制造团队再将详细的模型交由设计团队审批,从而避免了速度慢、浪费大的车间制图程序,并可在车间制造设备进行生产。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了模型和分析功能的工具,并拥有一体化、合作性的程序。通过BIM,实现了彻底的变革。随着这些工具和程序的推广使用,团队可不断开发新方法提高生产效率,以充分利用BIM的强大功能,更好地实施项目。
5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23 编辑

BIM的巨大影响
BIM将永久性地改变项目设计、建造和运作的方式。随着传统低效的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目前许多的工作岗位、任务和职责将成为过时的东西。报酬应当体现价值创造,而当前采用的研究规模、酬劳、风险以及项目交付的模型必须加以改变,才能适应新的情况。在这些变革中,我们预计将发生的包括:
 市场的优胜劣汰将产生一批已经掌握如何有效提供整合解决方案的公司,它们基于以往成功经验来参与竞争,赢得新的工程。这将包括设计师、施工企业、材料制造商、供应商、预制件制造商以及专业顾问。
 专业的认证将有助于把真正有资格的BIM从业人员从那些对BIM一知半解的人当中区分开来。教育机构将把协作建模融入其核心课程,以满足社会对BIM人才的需求。同时,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培训项目也将进一步普及。
 尽管当前BIM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行业,具备创新意识的公司正将其应用于土建和工程项目中。同时,随着人们对它带给各类项目的益处逐渐得到广泛认可,其应用范围将继续快速扩展。
 就像航空和汽车行业,建模将使得更大和更复杂的建筑项目预制件成为可能。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更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原材料需求以及坚持一贯的质量,这些将为该趋势的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使其具备经济性、充足的劳力以及可持续性激励。项目重心将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生产商将采用灵活的生产流程,提升产品定制化水平。
 业主将期待更早地了解成本、进度计划以及质量。这将促进生产商、供应商、预制件制造商和专业承包商尽早使用这项技术,并扩大四维和五维分析工具的应用。
 新的承包方式将出现,以支持一体化项目交付( 基于相互尊重和信任、互惠互利、协同决策以及有限争议解决方案的原则)。美国建筑师协会和美国总承包商协会目前正在酝酿这些新合同范本的初版。
 随着更加完备的建筑信息模型融入现有业务,一种全新内置式高性能数据仪在不久即可用于建筑系统及产品。这种“活的实验室”的运营模式将形成一个对未来设计方案和产品选择产生直接影响的反馈机制。通过监测建筑物的性能与可持续目标是否相符,以帮助绿色设计的实现。
6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2: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23 编辑

BIM在中国
在中国,BIM理念正逐步为建筑行业所知。目前的应用以设计公司为主,各类BIM咨询公司、培训机构也已渐渐崭露头角,政府及行业协会也越来越重视BIM的作用。作为建筑行业中知名的两大行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已经在普及、推广BIM的工作中走在了前列。
2007年11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主办了“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发展技术交流论坛”,邀请了国内专家,就BIM在建筑设计中的革新及运用首次在全国性的行业会议上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 2008年10月,中国建筑学会在北京举办了名为“与可持续设计专家面对面”的建筑信息模型主题研讨会,国际顶尖的可持续设计专家应邀亲临大会,并就如何推广该理念在国内工程建设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工程建设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进程进行了探讨。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已计划与B IM软件商共同成立建筑信息模型(BIM)分会,为中国勘察设计行业提供学习、交流BIM的平台。通过BIM分会,为行业用户带来全球成功的BIM应用案例和经验,协助行业用户实践BIM,并将促进行业用户的成功经验分享和交流,实现可持续性设计。
7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25 编辑

BIM国内案例
天津港国际邮轮码头
BIM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相对于原始二维设计技术有着本质的提升,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项目都可以在BIM平台找到自己亟待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作为绿色建筑、节能降耗为主要目标的大型、复杂的公建项目,BIM在设计过程中的专业协同设计,设计的可视化、设计质量保障方面都较好地解决了原始CAD制图工具在设计表达和协同上的问题。CCDI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BIM理念的公司,六年前已开始在项目中引入BIM理念。“我们对BIM的使用经历了了解、尝试、怀疑、反思、调整、投入、收获这样一系列过程。2003年在水立方钢结构设计中就开始尝试使用BIM技术,在天津港国际邮轮码头项目之前,约有20多个项目不同程度的应用了BIM,天津港的BIM应用较以前更为深入。”天津港国际邮轮码头BIM技术负责人、CCDI北京区域公司技术部经理匡嘉智如是表示。
协同设计构建交互平台
天津国际邮轮港位于东疆港区南端,初期开发面积70万平方米。一期工程计划建两个大型国际邮轮泊位及配套客运站房。设计年旅客通过能力50万人次。造型如丝绸般流畅的国际邮轮客运大厦,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这条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于这样一个造型复杂和异形、时间紧、安全性要求高,且涉及多工种的复杂项目,CCDI应用BIM解决了协同困难的问题,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并为项目节约了设计和施工建造成本。由于项目采用了很多异形设计,比如屋顶的波浪形状、墙体是不规则的玻璃幕墙,包括钢结构构件有着不同的倾斜角度等,项目团队决定采用BIM平台。仅仅九天,项目组就完成了天津港建筑、结构、机电全专业的建模,同时还得出各专业间交互碰撞分析报告。两个月后就提交全部专业的施工图。BIM所带来的高效率也获得了甲方的首肯。“在如此复杂、大型项目中,使用二维CAD制图方式,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信息在各种复杂的平面、立面、剖面图之间传递差错,至于机电管线之间的碰撞、错位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匡嘉智说。资深建筑师代理先生则表示:“BIM带来的三维模型可以让所有参与者都更加直观的看到所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并为项目节约了设计和施工建造成本。由于项目采用了很多异形设计,比如屋顶的波浪形状、墙体是不规则的玻璃幕墙,包括钢结构构件有着不同的倾斜角度等,项目团队决定采用BIM平台。仅仅九天,项目组就完成了天津港建筑、结构、机电全专业的建模,同时还得出各专业间交互碰撞分析报告。两个月后就提交全部专业的施工图。BIM所带来的高效率也获得了甲方的首肯。“在如此复杂、大型项目中,使用二维CAD制图方式,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信息在各种复杂的平面、立面、剖面图之间传递差错,至于机电管线之间的碰撞、错位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匡嘉智说。资深建筑师代理先生则表示:“BIM带来的三维模型可以让所有参与者都更加直观的看到所有结构、管线设置,让这类“低级”错误
更容易被发现。”
绿色理念贯穿项目团队
在设计前期,BIM软件的分析功能帮助设计师进行空间形体推敲、日照模拟、人员流动分析等,其中能源分析尤其重要。“如今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理念先进的业主会非常关注这方面的内容,而通过BIM软件的各类分析工具,可以很直观、便捷的比较各类方案并做出筛选,有效延续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CCDI集团副总经理高勇指出,使用BIM的三维模型进行施工指导,对于实现可持续设计和绿色建筑有着深刻的意义。BIM的应用将随着施工图的结束过渡到施工管理、施工指导、建筑维护直至扩建和拆除,贯穿于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因此应该以20年或以上的时间来计算成本。“当我们把BIM理念带到天津港的施工现场,为业主及施工方介绍了BIM在天津港设计上的应用,展示了BIM应用在施工管理上的优势。业主与施工方都极为关注,希望能够提供BIM服务,在结构施工、机电管线现场布置等方面提供指导性的意见。”通过演示BIM的系统功能,让多方都了解到BIM能够组织起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的完整工作流程,这个流程就把设计师、结构师、机电工程师、施工单位、业主有效的串联、协调在一起。让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能贯穿项目的始终。
8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31 编辑

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国家馆
上海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规划用地,2010世博园区,一个世界绿色建筑设计与技术的超级大秀场。2009年7月犹如一片休憩于绿地的浮云,上海2010年世博会德国国家馆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封顶。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为高质量完成德国馆项目,在项目上马之初成立了由BIM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项目经理的项目团队。由于德国馆建筑造型和空间关系复杂,仅使用传统的二维设计软件几乎很难进行该项目的设计工作。项目组在第一时间想到了应用基于BIM平台的三维设计软件来解决设计过程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从2008年10月与德方签订合同,11月份完成初部设计文件,12月份完成地下桩基施工图纸,到2009年1月份完成首批施工图,3月份完成全部施工图调整,负责本次“腾云工程”本地深化任务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用不到半年时间完成了所有的深化任务。对于中方的高效工作,德方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借助BIM化解复杂实体
2010年世博德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属于世博园场馆建筑中体积较大的一类。德国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结构复杂,整体建筑由位于12米标高的“Z”字形展厅、内设三层回廊的圆形剧场、紧贴地块南侧呈倒“T”字形的4层辅助用房组成。德国方面提出的重要合同条件是尝试能够在三维上解决问题,德国建筑师此前出示的模型已经精确到可以直接在上面深化。如何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让严谨挑剔的德国人满意?“很难想象采用传统方式操作的结果。世博建筑本身非常特殊,重要性不言而喻。若采用传统二维工作方式,德国馆的设计任务在如此紧张的设计周期中是很难完成
的。”德国馆中方主创建筑师刘文毅感叹道。由于项目的空间复杂,体量大,用传统的图纸恐怕表达很困难,各工种之间的协作也很困难,所以就需要借助三维软件在建筑还没有建成之前,先创建整个建筑信息模型。刘文毅介绍道:“BIM软件是模拟现实的。在工程过程中,以往我们常常遇到结构、建筑、设备碰撞的问题。由于建筑、结构、设备各个工种都平行进行,常常发生实际无法合拢的矛盾,而这次在实际工作中,通过BIM创建的模型让我们能够最直观地看到问题,然后最有效地解决问题。”
针对建筑信息数据的深层拓展
“B IM给设计师带来的是可视化的技术,但是可视化技术只是BIM的一个层面。BIM模型更深层次的含义相当于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记录了建筑各阶段的所有数据信息,包括建筑构件的几何物理性能、供应商信息等等,BIM的精髓就是这些数据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它们的存在对项目的建造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是很有意义的。”集团信息中心负责BIM研究的工程师苏骏如是表示。“BIM对于业主的吸引力是最大的。对任何一个项目来说,业主只关心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项目按质按期的完成,减少变更;另一件事情是提高投资回报率,特别对于商业建筑而言,建筑信息模型好像是真实的虚拟游戏,将比传统的二维效果图更容易吸引到投资。业主不见得能看懂一摞摞的平面图纸,但当你给他一个模型的时候,他一定明白。”刘文毅说。苏骏相信BIM在未来的中国设计市场大有可为:“目前BIM在中国的运用基本依赖于个别复杂项目或者某些特殊业主的特殊需求,BIM在深层次的应用,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在中国这一定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9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3: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29 编辑

西溪会馆
在我们进行的诸多采访中,被访者对BIM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行业内对BIM给工程建筑业带来的变革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了解到BIM可以使他们在表达设计理念时随心所欲地采用复杂形体和自由曲面。齐欣建筑事务所在西溪会馆项目上有意识地应用BIM实现方案创意,解决了五组湿地建筑群的设计表达。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设计可视化
西溪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这五个建筑群落置于其中。以延续这片土地上承载过的建筑共性为原则,建筑单元以矩形为基础,建筑进深和面宽均为12米,单元的相交形成内庭院,满足了建筑的采光通风要求,同时解放了表皮形式的呈现。屋面为30°切坡,简单的组合逻辑形成了丰富的室内外空间。在BIM辅助设计过程中,团队根据体块组合关系和内部功能对屋顶的标高、外墙立面的开窗在可视化功能下进行增减调整。看似简单自由的组合,其实是经过设计团队多方考量,在BIM平台上不断演练,精益求精的结果。“BIM软件使复杂项目得以更好地实现,摆脱对灵感的束缚。”齐欣建筑事务所的建筑师王斌说。
沟通更流畅
这五组建筑组合复杂、高低错落、角度考究,设计师在BIM协助下完成了重要尺度的调整,将建筑形态以三维模式直观地呈现出来,然后在分隔空间等设计操作上对出现的问题逐一攻克。通过BIM平台的有效沟通,也拉近了团队内部的距离,团队成员提出各自见解,把设想通过BIM做出三维模型,对不同建议进行比较,加深了对项目的理解。王斌认为,三维的方案展示无疑比二维的更有说服力,两者相比高下立见。“Autocad解决的是平面问题,BIM解决的是立体、整体问题。”关于在更深层次上BIM如何推动方案概念设计,对设计方式产生影响,王斌表示目前还没有很好地做到,但BIM确实把方案往施工图方向落实了。
有需求才有市场
王斌也认同BIM肯定是一个趋势,但有需求才有市场。目前国内设计市场对BIM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除建筑师和工程师以外,其他建筑从业人员对BIM的了解有限,很多甲方还不知道BIM,欠缺使用BIM的需求和意识。“其实BIM作为建筑设计的辅助手段,是大型复杂项目的必然选择。”但要想使行业内认同BIM,还需要在具体项目的实践推动和推广。
在中国,BIM技术应用还没形成普及应用,但已崭露头角,初见成效。如何引导先进设计和项目管理理念,跟上城市化建设进程,提升软件服务平台等都是BIM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0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44 编辑

国内BIM重镇
2008年11月,BENTLEY公司推出了V8i,一款面向基础设施的软件组合。它采用了一种通用方式保存、共享和可视化基础设施的资产数据,从而提升了协作工作流程的效率,简化了整个基础设施生命周期过程中不同领域、不同项目团队之间的工作流程。基于Microstation的General Component,即转说中的GC。

2009年4月,欧特克宣布2010版系列设计和工程软件组合正式推出,其中包括用于建筑信息模型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 2010、Revit Structure 2010、Revit MEP2010、AutoCAD Civil 3D 2010以及Autodesk Navisworks 2010等软件,帮助设计师、土木工程师、承包商以及客户更容易地创建和利用数字化设计数据,促进项目团队间的交流,使工程建设行业的公司能更准确地查看、模拟和分析项目的性能表现、外观和成本。
更多中文信息请浏览
http://usa.autodesk.com/adsk/ser ... 1170359&id=10180774
Autodesk Navisworks ——BIM版反恐精英,打一场建筑信息模型里的CS
http://www.chinabim.com/promotion/corp/2009-11-10/307.html

很遗憾DIGITAL PROJECT并没有在国内展开广泛应用,DP何为?
11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4: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7:01 编辑

在此之前转两篇高玩的BLOG,相信也有很多人看多,但是对很多初涉此领域的学友来讲,还是很有必要一看的
1.参数化设计技术平台的软件汇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828ab70100evpj.html

        
Alias Maya:玛雅
Rhino:犀牛
Grasshopper:主要是为了提供设计师一个新的模型工具,采用程序算法生成新造型的方法,是一个与Rhino紧密结合的图形算法编辑器,不同于Rhino Scrip,不需要有任何的程序相关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流程方法就可以达到设计师所想要的模型。原理基本上和 GC 是类似的,图形化的界面比 GC 来得更友好一点。
ParaCloud : 犀牛的插件.可以将 Excel™的电子表格转换成功能强大的参数建模器,用以扩充CAD软件的功能。ParaCloud提供Rhino自我衍生设计能力,它的参数控制可以直 觉并精确地编辑Fabrication、Construction与Performative性质的研究设计。ParaCloud提供 Rhino:参数化建模、展开曲面与肋条、参数化薄壳与肋条结构、参数化的构件群体、Rhino 图块自我衍生群体、简化的参数控制空间几何。
Catia:飞行器和机动车的设计平台。是法国Dassault System公司的CAD/CAE/CAM一体化软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电子\电器、消费品行业,它的集成解决方案覆盖所有的产品设计与制造领域。
DP:Digital Project,基于Catia的盖里技术。Gehry Technologies 是Digital Project TM开发商, Digtail Project TM 作为世界最先进的建筑建模软件, 以CATIA V5平台开发, 于2004年10月发布,目前已被世界上很多顶级的建筑师和工程师所采用,进行一些最复杂, 最有创造性的设计。
GC:基于Bently的Microstation。有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比 Grasshopper 用起来省了 Rhino=>AutoCAD 这一步。
Formz:是市面上最强大的3D绘图软体之一,具有很多广泛而独特的2D/3D形状处理和雕塑功能的多用途实体和平面建模软件。对需要经常处理有关3D空间和形状的专业(例如建筑师、景观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工程师、动画和插画师、工业和室内设计师)来说是一个有效率的设计工具。

各软件比较:
Maya和Max的优点就是快速.相比较起来,在DP这类建筑软件中构建模型虽然精确无比,但是构建过程很长,不适合作为所谓“草稿”功能。可在Maya中得到快速的form,导入DP中做更精确而fancy的power copy。
formz就是简单,工具列清楚,但nurbs很难用。
建模方面,max的polygon建模很优秀,而NURBS建模却很垃圾;Maya各项都挺优秀,但是很突出的却没有。不过曲面建模还要数犀牛最厉害。做一些工业产品的造型,用犀牛做再合适不过了。
max插件很多,所以渲染出来的效果很好,也很方便,如果单从软件自身来比拼,不使用任何插件,那么max的渲染质量还是拼不过Maya的。
max的rendering是强项,maya的free form, dynamic, animation是强项。
从长远来讲,现AUTODESK已经将MAYA收购,保不准它以后会不会投入大量资金来发展MAYA,而现在MAX已经发展到8.0了.
另:
Revit:基于AutoDesk的AutoCAD,现在已出2009版本,2010版本还是试用版。是完整的、针对特定专业的建筑设计和文档系统,支持所有阶段的设计和施工图纸。从概念性研究到最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明细表。Revit 平台的核心是 Revit 参数化更改引擎,它可以自动协调在任何位置(例如在模型视图或图纸、明细表、剖面、平面图中)所做的更改。
VECTORWORKS :  欧美及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设计师的首选工业软件。VectorWorks提供了许多精简但强大的建筑及产品工业设计所需的工具模组;在建筑设计、景观设 计、机械设计、舞台及灯光设计及渲染等方面拥有专业化性能。利用它可以设计、显现及制作针对各种大小的項目的详细计划。可以应用在MAC平台,也可以应用 到Windows平台。
美國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设计开放课程所选的就是这款设计软件;美国“康奈尔大学”戏剧系也采用该软件为其专业的的舞台灯光设计做教学使用。同時也是美国景观学推荐使用的一款软件。
Sketchup :SketchUp同时也是一款可以进行自主二次开发的软件,懂得RUBY程序语言可以进行SketchUp插件的编写,使编写的插件成为SketchUp一个自定义命令。
12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35 编辑

2.从建筑设计角度看几个常用软件
http://x-arch.blogspot.com/2008/11/12102008.html

最近猛学了一阵软件,从rhinoscript到maya modeling&mel,还有若干3ds max的
插件,有点想把自己对建筑设计领域里熟悉的几个工具软件总结一下,一方面也根
据我自己在SOM的工作经验和在GSD学习的知识。(我在SOM工作有近一年半的时
间里,主要在做一个孟买的机场项目,从最初的 concept design到我们即将进行的
construction document。)鉴于题目是关于设计的,这里主要讲造型的部分,对渲
染部分暂不理会。
一般造型:rhino
准确
就建筑设计范围内,对于SOM这种生产型/应用型(对比开拓型)公司,最合适的仍
然是rhino+cad/ revit,还要加上3ds max的渲染能力。主要原因是rhino跟cad的接
口太好用,还有就是rhino本身就是一个半cad半cam接口的软件。它的这种定义范
围决定了很多定位准确的功能,是那些animation软件完全不具备的。举例来说,按
目标不等比例缩放以及几乎就是rhino一家独有,要想在cad做到这一点几乎是比登
天还难(要做block)。3dsmax 和maya几乎就放弃这个功能 - 完全凭肉眼(其实也
能做到,就是要用到新建grid的功能)。
成也nurbs,败也nurbs。rhino非常精准,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对nurbs的高精度近似计
算上,所以可以完美的和autocad衔接;计算准确也让他有非常强大的增加不同层次
的信息,比方说project线就是非常快速的。但是它的坚定的单核心特点也是其对
organic的形式来说构建起来十分麻烦,(我清楚地记得为了得到一个g3曲面差点熬
夜,还有就是t-spline的出现让我有有一种rhino有很大的希望的假象)你要对每一个
patch仔细的构建,确保和周围的连接patch保持平滑。
快速修改
在 rhino里建模是非常方便的,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的你想的到的方式去修改以个已
经出现的模型,假如你觉得这个软件很不方便只能说你还没有找到那个特定的功
能。实在不行,你也可以上手用scripting写个工具。(具体的应用可以看我公布的那
些代码)。另外和autocad接近的快捷方式(命令行)简直就是人间尤物。
灵活的扩展
虽然相对于纯粹的cad软件精确度差了些,但是99%的情况下能够满足建筑行业的精
确度要求。而高于cad的功能是灵活的层、组功能,以及简洁易学的scripting,再有
就是庞大的外部插件,几乎满足造型领域的方方面面。
parametric
现在的grasshopper又引入了动态的、graphic式的编程能力,几乎就跟processing
有一拼,尤其是最新的几个版本允许用户自定义自编的模块,简直是编程入门级用
户的利器。(真不明白现在的小孩为什么对运动中的performance pieces怎么那么感
兴趣,我觉得用的太shallow了)
sub-d
t-spline现在看起来虽然功能已经比原来的几个版本多出来很多,但是运行速度,还
有稳定性都值得在等待一段时间。毕竟不是McNeel / Rhinolab自家的产品。
cellular behavior
paracloud的应用基本上就是paneling tool的高级版本,毫不夸张的说。真是有愧于
它那$1000的价。不过对阳光数据的引用算是一大便捷,可是你要是对ecotect熟悉
的话,你也可以结合scripting用这个方法。
大量曲面:digital project+cad
对于保守型公司来说
像SOM, 我旁边的这个组就在用DP,不管男女老幼的样子。毕竟我没有真正长时间
的用过,不敢瞎说。但是从我看见的这群人的工作来说,基本上设计是大概在两年
前在 rhino里完成的。现在的工作基本上是一群人在dp里添加信息,导出成cad图,
或者切剖面,最后仍然要导到autocad变成最后的 document.
DP特别适合在DD和CD阶段用。在学校我们都是学的很fancy的power copy什么
的,在这里就完全当作是模型发展和生产工具(application level),半点没有辅助
设计的作用。主要原因是这个建筑有着大量的曲面,另一个catia应该是业界最接近
生产(manufacture)的软件,有着强大的物件管理和良好的cad接口,极其精准。但
是我个人认为,修改起来非常麻烦。所以用它的大事务所就我所知都没有用在设计
这个层面上,但是我看见工业设计师(vid1,vid2,vid3,vid4,vid5)用它从造型就开始了
用catia了,不光是传统的nurbs(vid1,vid2,vid3),而且似乎它的sub-d能力也是很强的
(vid1,vid2,vid3,vid4,vid5),而且也有类似maya中的partial crease,有点像滑动条的
控制(maya proxy里的类似方式)方式。catia 对于工业设计者甚至有了从手工模型
扫描,并且转到working model的插件,vid1。
对于实验型公司来说
像zaha, gehry,还有一拨拨小公司来说,DP就是完美的从造型概念连续到最终的
tooling的完美解决方案。最近面试了一家小公司,毕竟透露了人家的***,名字就不
讲了,他们的作品在最近一期的architectural record(2008.12)里,做的东西基本上
就是zaha那套。他们没有任何fancy的软件other than catia and rhino。(顺便解释一
下catia和dp的区别:catia是工业里的全包软件,dp是去掉了一些多余部分,对建筑
进行了优化的结果,售价$25,000,比catia便宜太多了-下载到了破解的dp也没必要
太高兴。)
基本的流程就是dp里用sub-d建大体快模,然后 divide it into pieces,在within
tolerance(这个值似乎是跟工厂的milling machine有关系)的情况下加上crease,
fillet,似乎并没有像汽车工业一样十分在意曲面的连续性级别。最后直接把这个
center piece(模具加工的芯)送到fabricator加工成品。对于建筑来说倒模比较麻烦,
基本上面积都非常大,所以方法就是雕刻小块的模具再拼在一起铺 fabric glass刷
料,这里可以看见一个典型的操作过程。实际上构件的尺寸限制就是门的大小了,
有点夸张。
我在面试的时候跟他们交流了几个rhinoscript和catia script的问题,实际上catia的
script并没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地步的主要问题是,这个脚本环境并不是被设计过而面
向用户的,而只是一个软件的构架环境而已。具体问题就是在不同的核心之间没有
很强的联系,甚至是不同的语言所写。你必须跳出一个workbench才能进入另一
个,在转换的过程中,所有的联系都中断了。相比之下,maya mel在这方面太强
了。
总之dp 或者catia有点像rhino和maya的综合体,长处是精准直接导出cad图,并且
是从概念设计到fabrication的完整解决软件。
13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15: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ileon 于 2010-1-11 16:38 编辑

后续纲要
第二部分 我的DP我做主

什么是DIGITAL PROJECT
为什么要DP
DP相对其他BIM软件的优势
DP的国内现状
DP不酷吗
DP与Rhino,maya,Autocad等软件的协同能力与广泛的应用前景

第三部分 DP的非线性应用

未完待续,欢迎大家添砖加瓦,完善内容。
14m
发表于 2010-1-11 16:35:38 | 只看该作者
精品文章!向ileon学习!{:3_57:}
15m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6:46:14 | 只看该作者
14# skywoolf

相互学习^^
16m
发表于 2010-1-11 17:19:04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高端设计产品:机场、港口、交通枢纽、(复杂造型的)会展建筑等公建,
BIM有巨大的优势,且是Audocad不能比拟的。
对于目前粗犷型经济发展的国内建筑市场来说,大部分的民用建筑还用不到DP这样的软件来所设计。
毕竟从业主到设计方都希望极大化的压缩设计成本,
尽管用DP能省钱,省时间,但这也要是和业主的项目需求而定的。
综合的成本控制平衡让人们有合理的工具选择。

可以预见,未来的大城市标志性公建,会逐步过渡到BIM设计模式,
而大部分二、三级城市,Autocad+渲染图的模式还会存在很久。

就我目前的正在用DP的同事来说,他们感叹了一句话:“这东西真不是建筑师能玩儿得转的。”
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超短设计周期的情况下,建筑师几乎没有时间去掌握和精通DP,
即使Gehry Technologies 的技术人员,也不能完全熟练如CAD般的操作这个软件。(也许我们没有碰到熟手?……)
创作的时间、细部拿捏的时间、技术实现度的取舍……都占去了太多时间,
难道以后每个项目组都要配上GT公司的技术员才能行走?
起码现在看来是这样的。

DP的普及,任重而道远。且它只适合一部分的市场。这是我的看法。
17m
发表于 2010-1-11 17:51:24 | 只看该作者
估计学生时代要做BIM的,需要一个跨专业的团队啊。
18m
发表于 2010-1-12 00:36:23 | 只看该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3_52:}
19m
发表于 2010-1-12 09:44:25 | 只看该作者
给自己加积分{:3_53:}
20m
发表于 2010-1-12 13:50:28 | 只看该作者
精品文章啊!搞不懂参数化很多的东西,很期待LZ后续的文章!

小黑屋|手机版|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 浙ICP备2020044100号-2 )    辽公网安备21021102000973号

GMT+8, 2024-11-26 06:11 , Processed in 0.08113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