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66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wa访问徐卫国教授关于参数化设计的文章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m
发表于 2009-12-20 16:5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WA:您与尼尔·林奇共同策展的2008 北京建筑双年展 的主题为“数字建构”,这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 徐卫国:“数字建构”,具有明确的两层含义:使用数字 技术在计算机中生成建筑形体,以及借助于数控设备进 行建筑构件的生产及建筑的建造。前者的关键词是“生 成”,而后者的关键词是“建造”,两者均离不开数字技 术。这两层含义也可用“非物质性和物质性”来阐述,在 计算机中生成设计属于数字技术的非物质性使用,而在 实际中构件的生产及建筑的建造则是数字技术的物质性 使用。 之所以用“数字建构”作为展览主题,是试图强 调“生成”与“建造”的互相依存关系,在软件中生成 设计是为了实际的建造,对建造的重视又可为生成提供 目标甚至思路。 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10 多年数字设计探索的 过程中,无论先锋建筑师还是激进的建筑学院,他们过 多沉迷于计算机虚拟图像的追寻,过分崇尚算法与美轮 美奂的形态之间的关系探究,结果忽视了数字技术对实 际项目建造的作用。斯坦·艾伦(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 院院长)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引用了作家巴拉德(J·G· Ballard)的一段话说明了他的看法,“我们居住在一个 被各种虚构所统治的世界里⋯⋯特别对于作家而言,越 来越没必要发明一部小说的虚构内容,因为虚构已经在 我们身边无处不在,作家的任务是要发明真实。”同样, 各种虚拟的形状已充满了我们的计算机内存,我们的任 务是要关注虚拟图形的实现。 事实上,数字技术对建筑的影响表现在一个实体 建筑产生的各个阶段,从设计雏形的生成、形体的进 化、建构逻辑的研究、形体分形、构件加工,直到现场 施工,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数字技术。因此,数字设计并 不是孤立的,它是作为数控建筑生产产业的开端而存 在的。 WA:在一些文章中提到,非线性建筑在思想上受到德 勒兹哲学思想,如褶子、平滑、图解、生成概念的影响, 请谈一谈褶子思想对非线性建筑的影响。 徐卫国:德勒兹是法国后现代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创 造概念的大师,他创造概念的方式独特,在不同领域之 间追踪概念,让这些领域既保持相互沟通,又有相互间 的差异”。他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上述4 个哲学概念, 1990 年代之后直接影响到先锋建筑师们看待和解决问 题的方式。 褶子思想是德勒兹通过巴洛克风格的启示,对莱布 尼茨单子理论创造性阅读及诠释而创造出来的哲学概 念。1986年,德勒兹出版了《褶子:莱布尼茨和巴洛克》 一书。德勒兹在书中提出了一个褶子的世界,在这个世 界中,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的折叠(Folding)、展开和 再折叠而生成。他提出,弯曲(Inflection)是褶子形成 的理想基本元素,可被视为“纯粹的关于线或者点的事 件”。同时指出,物体是在由内向外及由外向内的双向折 叠中形成的,因此,物体本质上没有内外之分,空间与 时间共存于物质的折叠中,外观就是物体自组织的体 现。他又进一步引申到,当建筑表皮具备结构和材料的 双重特性时,表皮就可以代替空间结构成为建筑自身, 并成为空间和时间的主导。 在这里,德勒兹阐述了物体形成的规则:首先,它 是在内外双向折叠中生成的,因而生成的物体没有内外 之分;其次,物体的生成是在空间中,从一个时刻到另 一时刻的时间延时过程中发生的,因而,它是动态连续 的。如果我们用这一哲学概念来思考非线性建筑问题, 其实德勒兹的“物体”可以看作非线性建筑的非线性 体,反过来说,非线性体也就找到了形体概念定义的理 论基础。事实上,褶子思想定义了非线性体并说明了它 的特性。 FOA 设计的日本横滨码头,RUR 与XWG 合作设计 的广东三水城市中心项目,都是这一思想的典型实例。 在这些项目中,表皮成为了地形的延续,建筑中的屋顶、 楼板和墙体,城市中的道路、建筑和基础设施都被混合 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连续和转换的表皮结构,从而“消 解了外立面作为内外空间之间对立产物的固定模式”, 打破了内外、时空、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疆界,“折叠”作 为建筑的逻辑呈现了个体与文脉之间的连续性。 WA:德勒兹的“平滑”思想与“游牧空间”相对应,请 谈一谈这一概念。 徐卫国:德勒兹的“平滑”思想是相对于“条纹” (Striation)及“格网”(Grid)而言的,他用后者形容 封闭的、等级的思想独裁,与条纹及格网对应的是国家 空间(State Space),在其中的运动要受水平面引力的 限制,因此只能在固定的“点”之间运行,它是一种矢 量空间;而他用“平滑”形容自由、开放、不受理性束 缚的思想,与之对应的则是“游牧空间”(Nomadic Space),其中的运动可以从任何一点跳到另一点,其分 布的模式是在开放空间里排列自身的规则,变量永远置 于变化的状态之中。 游牧空间是游牧民活动的场所,位于草原和荒漠延 扩的土地上,具有广阔无垠、没有边界的特点,游牧民 活动的路线具有不确定性,他们运动的方式是驾驭着差 异的烈马在旷野上任意驰骋,因而是自由的、开放的,但 他们这种自由的生活方式也受某种条件的控制,一般认 为是地方气候造就了他们的生活。从这一层面来看,游 牧空间与非线性建筑所创造的连续空间具有相近的特 征。如果说褶子思想定义了非线性体可见的物质实体的 话,那么,这一物质实体所带来的空间是否可用“游牧 空间”来形容呢? WA:您认为还有哪些与非线性建筑有关的重要概念需 要阐述? 徐卫国: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生成”,我们把哲学家们 对德勒兹生成思想的解读进行综述,可以将生成概念表 述如下。 从本质上说,德勒兹的哲学是关于生成的本体论, 在他看来,“事件”的根本属性就是“生成”。德勒兹在 “生成”一文中曾经指出,“生成”总是逃避在场性的“现 在”,因为它不能被固化成一种空间性的先后秩序(过 去/将来),在某个特定的时点,它既在又不在,这里根 本没有可以独立地分隔开来的在场和不在场,二者总是 已经在互动和转换的游戏之中了。“生成”是一个运动过 程,它不是由事物状态决定的,它不提出“你将生成什 么?”的问题,因此也不涉及模仿与再现。生成是对固 化的理论和学说的瓦解,由于任何系统都是内在异质 的、多元化的,因此它的存在状态必然是开放的、时空 统一的。维特根斯坦认为,生成的结果就是形成无数处 于时空边缘、“家族相似”、但不能“类同化”的“事件” (Event),而系统就在这种关联的拓展和重组中穿越不 同的层次、不断改变自身的性质,而根本无法固定在某 个特定的领域之内。 生成的概念对于建筑学的直接影响是,将作为“结 果”的建筑转化为作为“过程”的建筑,将寻求确定解 答的设计过程转化为寻求开放系统的设计过程。所有遵 循开放、动态和自下而上的建筑和建筑设计方法都是 “生成”,它是相对于以往那种封闭的、静态的、自上而 下的传统设计方法而言的。亚历杭德罗·赛拉·波罗 (Alejandro Zaera Polo)就曾经讲到:“我们在设计中 引入了连续的发展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一个图 像,我们让其生长,等待项目的浮现,而不再拘泥于传 统模式的再现或是从草图引出的发明。” 建筑存在于人的历时性行为当中,并与人交互发生 关系,可以反映人的动作甚至情感,建筑的“形成”过 程即是建筑的“建成”状态。“生成”的建筑结合了形式 发生和时间历程两部分,是主体与客体、时间与空间的 辩证统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m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6:51:21 | 只看该作者

wa访问徐卫国教授关于参数化设计的文章1

WA:作为本期特约编辑,您是如何组织本期内容的? 徐卫国:关于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建筑设计这一主题,先 锋建筑师及激进的建筑学院从1990 年代中叶开始进行 探索,经过10多年的时间,今天已经普及到了世界各地 建筑学院的教育以及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项目 实践中。目前,这一建筑设计的变革具有3 个方面的新 趋势:1.从热衷于虚拟形象的生成发展到运用参数化方 法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2.运用各种软件技术对复杂形 体的建造材料及构造细节的物质性研究;3.将软件技术 运用到更大尺度的城市设计上。 本期在文章及实例的选择上也正是试图反映上述3 种建筑设计的新趋势。 WA:关于这一新的设计变革,用“非线性建筑”这一 词来概括,您是如何考虑的? 徐卫国:“非线性”一词来自于非线性科学,即复杂科 学,它完全不同于发源于牛顿原理的现代经典线性科 学,它可以对动态、不规则、自组织、远离平衡状态等 现象进行合理地阐述,是人类对自然及社会的一种全新 的认识理论。那么,新科学在建筑领域是否有对应物 呢? 1997年,查尔斯·詹克斯应邀作为英国AD杂志129 期的客座主编,该期杂志的序言标题为:“非线性建筑: 新科学=新建筑?”,詹克斯在文中简述了科学界新的复 杂科学(即非线性科学),已经取代了发源于牛顿经典理 论的旧的现代线性科学,尽管科学家们对非线性理论还 未达成一致的看法,但是,非线性科学所揭示出的关于 宇宙的事实让人类认识到,宇宙其实要比牛顿、达尔文 及其他人设想的更具活力、更自由、更开放、更具自组 织性;接着,文章指出了新的非线性科学在建筑界已有 相对等的新的建筑形式,如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 辛辛纳提阿罗诺夫中心,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扩建;并预 言,非线性建筑将在复杂科学的引导下,成为下一个千 年的一场重要的建筑运动。 当时,詹克斯之所以把上述3个建筑称作非线性建 筑,是因为“它们部分地通过计算机非线性的方法生成 出来”。从今天的观点来看,尽管这3个建筑均称不上真 正的非线性建筑,但詹克斯关于“非线性科学对建筑设 计的影响将带来一场新的建筑运动”这一预言,却实实 在在正在发生。 事实上,建筑设计可看作一个复杂系统,众多外部 及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设计结果。我们可以把各种 影响因素看成参(变)量(Parameter),并在对场地及 建筑性能(Performance)研究的基础上,找到联结各 个参(变)量的规则,进而建立参数模型(Parametic Model),运用计算机软件技术生成建筑体量、建筑空间 或结构形式,且可以通过改变参(变)量的值,获得多 解及动态的设计方案。 如果我们承认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系统,设计过程 中各个参数按某种规则的集合则是一个动态稳定结构, 设计结果只不过是过程中某阶段的动态结构形态的定格 记录。这一动态结构的形态是建筑设计过程这一复杂系 统的写照,它必然反映各个参(变)量之间游牧状 (Nomadic)的互相关联,因而,其形态也会呈现出一种 非线性的存在状态,这样,作为结果的建筑形态将超出 经典的欧基里德几何体系而产生出一种流动性的非线性 体,它是对各种复杂问题的解答,表现出建筑的复杂性。 从这一角度讲,我们是否能把这样产生的、具有流 动性的、非线性体量的建筑设计称为“非线性建筑”呢? WA:那么,又怎样定义参数化设计这一概念呢? 徐卫国:参数化设计实际上就是要找到一种关系或称规 则,把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组织到一起(这里把影响建 筑设计的因素看作参(变)量或参数),形成参数式或者 叫参数模型,并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描述,通过计算机技 术把参量及变量数据信息转化成图像,这个结果就是设 计的雏形。 参数模型给建筑设计带来了灵活性,给设计结果带 来了更大的可控性。当设计的条件或设计想法改变的时 候,可以修改参数模型得到新的结果,当变量的大小值 改变的时候,可以不用改变参数模型而只改变输入信息 就可得到新的结果,结果变得可控。 对于简单形体的设计,比如,一些标准的几何形 体,不借助参数化的平台,也很容易修改它的形状;但 是,对于复杂的不规则的形体来说,如果用传统的设计 工具,要改变某一个设计条件,它的形状要随之改变的 话就很困难,现在如果有了参数化设计平台,修改模型 或改变变量的大小,就可以马上得出设计的结果。从设 计方法的角度来看,有了可控复杂形体的方法。事实 上,对于设计项目来说,从设计的开始到设计结束,设 计要求会不断地改变,设计的条件也在不断地改变,作 为建筑师本身,在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发展自 己的想法,这就造成了影响设计的因素的变化,而这些 变化若在参数化设计平台上,就很容易反映到最后的结 果上,这就是参数化设计的特点。 在传统的设计中,要把一个想法变成最后的设计结 果,完全靠人脑想像获得建筑形状,会受到局限;而参 数化设计,想法和思路借助于逻辑分析及关系规则来实 现,当建筑师分析和研究设计条件时,就是在寻找逻辑 关系,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把概念变成形象,而是通过逻 辑关系的控制作用,最终得到设计形体,建立逻辑关系 的过程也会改变最初的思路和概念。 这个逻辑关系是抽象的,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 的惊喜,德勒兹称之为抽象的机器。这个抽象的机器比 较形象地说,就是在一端输入条件,另外一端输出形 象。建筑师的主要任务现在转变了,转变成设计抽象的 机器,即设计参数模型,设计逻辑关系,传统意义上建 筑师的概念和思路,就被逻辑关系所代替,这样,设计 再也不是一对一的设计,而是建立起一个抽象的机器, 你可以不断地输入新的信息,得到新的结果,多种因 素,多样的结果。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由于参数 模型只涉及到影响建筑设计的主要的因素,这样得到 的结果,还需要考虑其他没有涉及到的影响设计的因 素,因而还需进行修改、发展和演化,从而得到最后的 设计。

评分

参与人数 1照度 +30 收起 理由
skywoolf + 30 欢迎来到NCF

查看全部评分

3m
发表于 2009-12-20 17:53:45 | 只看该作者
WA的杂志有电子版的?
4m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0 19:03:45 | 只看该作者
有呢,我这有个pdf版的
5m
发表于 2009-12-20 19:44:44 | 只看该作者
sky,有些板块可以建立精华区了
6m
发表于 2009-12-20 22:12:21 | 只看该作者
5# yanhui314 哦,每个版块页面上端多有一个筛选精华的链接 不过设置的精华不多,感觉很多好内容应该追认一下,等教程这回忙完了我整理一下吧。
7m
发表于 2009-12-22 12:59:5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要是把pdf发上来 肯定就是精华了{:3_64:}
8m
发表于 2009-12-24 21:14:12 | 只看该作者
参数化的理论似乎很理论啊,呵呵
9m
发表于 2011-5-17 12:52:29 | 只看该作者
哎哎哎 {:3_54:}
10m
发表于 2011-8-18 15:32:32 | 只看该作者
电子版在那可以下到啊
11m
发表于 2011-12-2 16:40:28 | 只看该作者
同求电子版!!
12m
发表于 2012-2-27 17:24:08 | 只看该作者
挺好的东西 想看电子版啊

小黑屋|手机版|NCF参数化建筑论坛 ( 浙ICP备2020044100号-2 )    辽公网安备21021102000973号

GMT+8, 2024-11-23 22:52 , Processed in 0.06477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